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作品集》前言

(2009-09-11 04:32:22)
标签:

获奖作品集

集子

良知

作家

加缪

邵顺文作品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写在《第三届“嘉诚高新化工杯”散文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集》前的话

 

文字是我们良知的色彩。

摆放在我们面前的这本《获奖作品集》,是不同地区华语作家心血的结晶。它凝聚了作家们的时间、思索,是作家们自己灵魂天地里美丽花朵的一次集绽,是心灵声音的一次共鸣,也是以文字作为肢体进行的一次群舞。集子中的文本,有豪放,有温婉;有叙事,有抒情;有说古,有道今,但每一篇无不折射着作家们知性的光辉。军旅作家贾凤山的《法卡山感怀》、山东作家李世恩的《寒山寺里听钟声》、江苏作家徐丙超的《七十年的守望》、浙江作家俞福达的《居家》、安徽作家许泽夫的《永远的牧歌》、陕西作家吕虎平的《我闻到了泥土的气息》等,让我们分别看到了军旅散文、文化散文、写实散文等的魅力所在。集子中其他作家的作品,均不乏可圈可点之处,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编完这本集子的时候,我的脑海被集子里一个又一个灵动的人物所感染,也被一件又一件鲜活的事件所感染。这些文字为什么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田,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使我再次直面一个被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什么样的文章,是真正的好文章?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各异,但是大家不会否认作为一篇好文所凝练的光芒一样的良知。

一个好的作家,应该在笔管饱汲自己良知的汁液。带着这样的笔上路,即使我们的笔尖瞄准一粒卑微的尘埃,这尘埃都可以折射辽远的世界。这本集子里的每个作家都有这样的一支笔。我看到了这支笔描绘出的天空、河流、大地、海洋、湖泊、飞鸟、游鱼、花木,冷色的,或者暖色的,但是无不体现着我们良知的本色。本色是我们的泪腺。因为本色,我为《父亲和二叔》里面作者的儿子对自己二爹所说的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落泪,也为《黄昏的美餐》里那只断了三条腿的公羊而动容,更为《七十年的守望》(原载于《新华日报》,《青年文摘》等多家报刊杂志转载)里那个独自守候七十年思念的老奶奶而心恸。

疼痛唤醒良知。良知是把艺术接回生活的唯一桥梁。这座桥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艺术,不屑红红绿绿,唯期直面自己的内心。

即使贫血,也不能贫知。永怀一颗插着文字翅膀的纯真魂灵。

尼采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会容忍真实。”

加缪说:“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会离得开真实。”

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架起一座良知的桥,让尼采和加缪握手,让隐秘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握手,让文字和生活握手,让未来和现实握手,让永恒和短暂握手,让未知和已知握手。

 

(由于编辑时间较紧,集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同仁指正为谢!)

 

 

 

 

       第三届“嘉诚高新化工杯”文学

       艺术大奖赛《获奖作品集》编委会

       2009-09-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笔一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