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10.baidu.com/it/u=262493265,365899023&fm=0&gp=32.jpg
邵顺文诗歌《深入草叶:读惠特曼<草叶集>》入选苏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课件
中国作家协会最新推荐发表邵顺文散文《回望故乡的小河》
中国作家协会最新推荐发表邵顺文散文《向真正的乞丐致敬》
中国作家协会最新推荐发表邵顺文散文《习惯》
中国作家协会最新推荐发表邵顺文散文《故事里的人生》
如果富春江是江南一个妩媚的女子,鹳山应该是这个美丽女子光洁细腻的肌肤上长出来的一颗痣。
站在鹳山,看富春江,就像从一颗痣出发,看一个袅娜的女子;就像从一只玲珑的鸟出发,看一片烟雾蒙蒙的天空;就像从透进木屋的一缕阳光出发,看玻璃窗外空旷的世界;就像从一朵盛开的若兰出发,看那些无数盛开在《离骚》里的花朵;就像从江南的一个村庄出发,看祖国辽阔多彩的大地。
鹳山是小巧的,小巧的几乎让人很难注意到。如果你能够抽身登临,我觉得一定与她的灵气、才气和那种无法释怀的骨气有关。
鹳山是灵气的,如同富春江最小的女儿。她位于富阳城东富春江畔,一峰独峙,临江处有石矶,似鹳,迎江而立,故而得名。相传三国东吴时山顶建有道观,亦称观山。半山面江筑有“春江第一楼”,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凭栏放眼,春江如画,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在三面临水的石矶,矶头立有“严子陵垂钓处”石碑。相传这就是东汉名士严子陵当年垂钓的地方。
严子陵原姓庄,后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称帝,多次邀聘严子陵为宦,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公元25年,刘秀击败王莽,建立东汉王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并聘请他为官。这时,靠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严子陵对那种行为十分鄙视,历经几次不愉快的事件以后,执意不肯再在洛阳逗留,并终于不辞而行,悄然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的“高风亮节”闻名天下。高士严子陵的光临,为鹳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也增添了鹳山的灵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了严子陵的鹳山无疑便有了十足的灵性,虽然鹳山只有40余米高。
鹳山云集过许多文坛英杰。这让鹳山成了一座“才气”凸出的江南名山。鹳山东侧有块巨石,镌有“登云钓月”,系宋苏东坡游历此地所留墨迹。史称在秋月之夜,泛舟于江中,常见老龟浮于水面,吞吸江月之影,称之“龟川秋月”,为古时“春江八景”之首。鹳山侧门处为清雍正朝重臣、里人董邦达祠堂。董为雍正时进士,工书善画,曾修《石渠宝籍》等书,官达工部尚书。鹳山东去2.5公里处有鹤岭,为元代画坛巨匠黄公望隐地,景色极佳,其杰作《宫春大岭图》即取景于此。
鹳山更是一座以骨气闻名的山。山上的“松筠别墅”,系当地著名爱国之士郁华(曼陀)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营建,曼陀为近代文学大家郁达夫之兄,因严惩汉奸杀手,在1939年被汪伪暴徒刺杀;6年之后,郁达夫在苏门答腊为日寇所害,世称“双烈”。“双烈亭”就是为纪念他们兄弟二人所建。亭额“双松挺秀”,由沈雁冰书。亭壁嵌有石碑两块,分别镌有郁氏兄弟线描半身像,叶浅予所绘,下附有小传,黄苗子书;立有诗碑,系郭沫若书作;柱联是俞平伯、赵朴初集郁氏兄弟诗作而成:“劫后湖山谁作主,俊豪子弟满江东”;
“莫忘祖逖中流揖,同领山亭一钵茶”。郁达夫兄弟二人的牺牲,为鹳山增添了更多的庄严肃穆,也让人在游历鹳山时,平添无限景仰之情。
鹳山上的植被主要是樟树。其中有一处樟丛,分外惹人注目。樟丛由五株樟树围拢而成。每株樟树均长于石壁之上,粗壮浓茂,巍为壮观。樟树巨大的枝干在半空中交互盘旋,如同传说中巨龙之手,遒劲有力,令人赞叹,也向人们演绎了一幅顽强生命的绝美图案。
鹳山虽小,但是她与富春江畔所有其他的山一样,是富春江历史的见证人,也是风雨江南漫长历史的见证者。在她柔弱的外表之内,掩藏着一双深沉而智慧的眼睛。如果我们走近她,细心倾听,就会听到名士严子陵与刘秀皇帝的彻夜长谈,就会听到七十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爆发的枪声、炮声、哭泣和呼喊,以及烈士面对敌人正义的斥责。这些声音,让鹳山成为江南大地上不可或缺的名山,也让鹳山成为江南灵山秀水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章节。所以,当我来到富春江畔,我要好好拜读鹳山,从她的身上汲取秀气,才气,更重要的,是向鹳山学习不屈的骨气。
于是,我不知不觉在鹳山前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这江南大地一颗秀美的痣,让我读到了一个浓缩版的江南,那是一个值得走近、值得促谈,更值得回味的江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