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地行走
(2008-10-10 08:14:32)
标签:
邵顺文散文大地笔记地震出版奥运文化 |
分类: 每日一题 |
在新余,晚餐后最好的去处是孔目江湿地公园。
在距离湿地公园数百米之外的宽阔马路上,远远地望着她,我一下子就被她的璀璨打动了,眼中的景致仿佛来自天上人间。湿地上空几十米的范围内,柔和的灯光如同一卷大写意的画幅,阴翳着湿地上的木桥、走道、花草、房屋、行人和那微微泛着涟漪的水。这些灯光源自湿地木桥和走廊上井然有序的装饰灯。灯光跳跃着不同的色彩,变化多端,仿佛一个个打扮俏丽的姑娘正在春天里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妩媚与娇艳。灯华蔼蔼,温和、亲切、细腻、柔软,从大片的水面大片的天空直抵我内心的至处,似一个期盼已久的眼神,或似一句缠绵悱恻的情话,有着无法抵御的魅惑之力。我不知不觉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成批的人们也同我一样,走近了湿地。他们中或是搀手相伴的情侣,或是餐后休闲的老人与孩童。有人在行走,脚步是轻轻的,生怕惊动了在身旁葳蕤着的水草或花朵,怕惊醒她们迷蒙的情思或者梦想。有人坐在湿地走廊的木椅,仰望天空,甚或低头沉思。所有的烦忧,在这巨大的湿地里面,都沉淀得无影无踪,仿佛一粒粒沙子,就此没入了江底。此刻,我的内心,宁静而祥和,就像一件皱褶的衣服,被湿地巨大的手掌怜爱安抚,获得了蒸气熨斗熨帖的舒适与惬意。湿地是城市的怀抱,她容纳了居民与过客的脚步,消除了人们内心的疲惫和一切纷扰。我在湿地行走,眼角不知不觉间濡染了湿地漉漉的气息。
湿地的走廊漫长而崎岖,由统一规格的木条铺设而成。行走在木条上,我感觉脚下柔软而富于弹性。这些木条,仿佛不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更像是向人们的双脚发出的极其轻细的语言与信号。江南版的洇润与细腻,在这些木条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和延展。木条的两边,缀满了灯饰。这些灯,与其说是照耀着走廊,不如说是照耀着我们内心的四壁。我喜欢这样的抵达,一条能够击穿自己质地的射线,让我看清自己的位置,让我的身心澄明而透彻。而灯,正是那些射线的元点。
水草和花朵们在窃窃私语,仿佛是诗歌中生动的流韵。她们是湿地真正的主人。她们拥有湿地,如同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当我们进入她们的家园,这些好客的主人就退到了屋门外。此刻,她们在打量着我,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想对她们表达我内心的炽热与呼唤,她们却把自己的头垂得更低,甚至低到了宽阔的水面。我知道,她们听懂了我火一样的倾吐与爱恋,但是她们没有做出我期望的反应。湿地是内敛的姑娘,是不容亵渎与侵凌的天使。
每行走几十米,都可以见到一处木质的房屋。灯火通明的房屋外,摆放着供人们露天歌唱的电视、DVD、喇叭等。青年们正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歌喉。有人举着话筒引吭高歌,十几个客人坐在电视机对面的凳子上为他鼓掌加油。这样的情景,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夜晚的街道上,都曾经出现过。在城市前进的旅程里,露天歌唱是不曾遗失过的一环,犹如孩子的成长。但是,在一个大型的湿地公园,看到这样的一幕,我还是觉得非常欣喜。于是,全然不顾自己是个临时造访的旅人,也端坐到他们的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