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理想的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努力迈进,目标就可以达到,反之,任何中途退却或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行为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两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籍就是“勤奋”加“恒心”。为了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大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第一盏竹丝灯虽然亮了1200个小时,但他仍然不满,继续探索,不断改进,最后发明了钨丝灯,前后总计花了20年时间。而他为了把容易腐蚀的硫酸电池改造成镍铁蓄电池,则花费了10年宝贵时间,进行了近五万次的试验才获成功。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到30岁时,还没有发表一篇作品。他开始丧失信心,不再练习写作,想改行经商。他姐姐批评他缺乏恒心,并建议他去拜访比他年长29岁的大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回家后,莫泊桑继续埋头练习,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国古人也非常重视恒心。《荀子·劝学》里就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名言。宋朝大思想家朱熹亦说:“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到成功的。”物理学家牛顿告诉我们。
战果时期,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想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恒的程度不一的原因。后人将孟子所说的这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故事精简成“一暴十寒”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
人生有所贵,所贵有始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