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出差去淮安。在新亚商城门口,看到一个女孩跪在地上,膝下是一张破烂不堪的纸,上面写着:“因本人年幼失去双亲,无法生活,恳请好心人给些零用钱……”小女孩大约十一二岁,衣服单薄、简陋,在风中,她的头发轻轻的扬起,像脆弱的柳条。她的眼睛,瘦弱而缺乏童年应该的纯真。她的脸上,散发着淡淡的哀怨。这是与其年龄极不对等的哀怨,是忧愁,是早熟,是无奈,是郁闷,是彷徨。
我在新亚转了一会儿,出来时,同事对我说:“邵总,你看,刚刚那个女孩子换了。”我朝墙角一看,果然,刚刚的女孩子已经换成了另外一个。这个女孩子比刚才那个大得多,应该在十五岁左右。她跪着的姿势可以判断出她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六左右,比我这个五短人物还高几公分。她长得比较标致,穿着也光鲜洁净。也许因为年龄大些的缘故,她一直不好意思抬头,低着头死死地盯着地面上的那张纸,纸上的内容也从失去双亲的孤儿变成了迷路的学生,但是朝过路人讨乞的意思大抵一样。
同事说,她们都是一个组织的,在不远的附近应该就有人在监视着她们。她们溜也不成,逃也不能。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只是每次看到,我的心里总要升起一些莫名的惆怅。
去年四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马路上看到一个残疾的小伙子,他没有了双腿,只靠双手来来回回划着两个低矮的车轮前行。他全身如土,衣服与皮肤浑为一色,脸几乎贴在地面上,让他的额头看起来也成了他前进的一个支点。在他前面的地面上,放着一个小小的碗,寥寥的人零零星星地朝里面放着钱什。
我是个弱不禁风的人。一丁的风都会让我有感冒般的哆嗦。而这几次赶集之后,每次我都头痛几天。说真的,我们这个社会最最缺少的还不是财富,而是良知。弱者被忽略,被歧视,被社会所不容。这样的状况,对于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头面人物来说,都是可以想象的,也是应该设法予以资助或者予以制止的。但是,几乎没有谁真正的想过这样的事情。因而,他们的面孔就一次又一次以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年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我在为他们悲哀的同时,为他们遭受的冷漠感到无奈。
南京御道街标营站曾经有过一个拳头大小的广告。内容大致如下:“本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体健,因经济困难,愿意充当人体沙袋。你可以拳打、脚踢、扇脸、抽耳。男士一分钟一百元,女士一分钟五十元。愿打愿挨,病伤无悔。请欲出气泄愤者联系我的QQ号码。”我看了以后,惊讶得目瞪口呆。这样的小伙子,真的已经沦落到做人体沙袋的地步吗?当时觉得他挺不争气的,干什么都可以赚点钱呀,干吗要走这样充满风险的道路呢?
赶集看到这么多事件,我思考的东西也渐渐多了。对于刚才提到的小伙子,我觉得至少他还在光明正大的劳动着,只是他的劳动不类,是挨打。今天在一家热闹的赶集网站上面搜索人才的时候,赫然看到更加让我难以置信的自我推荐信息。
一则是一个小伙子的:“这年头找份工作难,找份兼职更难!哎……自从发帖以来,接到的电话有几个,不是推销就是传销,我已经无语了!以前听说过陪聊的,现在也想体验一下,如果你有兴趣,CALL
ME!”
另一则是一个姑娘的,上面写着:“本人,女,170,
形象佳,按小时收费。”后面落着她的电话号码。
两个年轻人,一个含蓄,一个无所顾忌。他们大概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这年头很常见,很多人卖起了猪肉,摆起了地摊,或者干脆去火葬场应聘。我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失业和贫穷都不是致命的,只要心不死,什么都可以慢慢的活起来。做人最致命的失去不是失去了手或者脚,也不是失去了工作或者饭碗,而是失去了骨气,失去了血性,失去了生存的尊严,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近物价又上涨了。很多人都在艰难线上苦苦地挣扎着。对工作无着的大学生来说,还是要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才能换取生存的一席。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去充当人体沙袋吧,挨几顿打,保一颗坦荡的心,对得起被人爱的自己,对得起被自己爱的人,也比“按小时收费”的那个美女内心踏实得多。守得爱,才守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