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设计师,是我的一个合作伙伴。
第一次找她,是设计四本书的封面。她设计好以后,我让发到我的电子邮件里面。
几天以后,她问我:“邵总,我设计的封面怎么样?”
我说:“没有用上。”
为了节省几百元钱,我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事实的真相是:她的制作很优秀,而且也已经为我印刷使用。
后来我又和她联系了业务,我们开展了酒厂广告的设计、烟厂画册的制作,还有很多单位的彩页。我们成功的进行了几件案例的合作,并且双方都比较满意对方的作为。
她几次来我的公司洽谈,最初的时候,我总是将以前她设计的几本书藏起来,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她还是在书架上发现了其中的一本。
她拿起了书,仔细地看了看封面,很吃惊地回头看了我一眼,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连看都不朝她看,但我的心里却慌得很,怕她发作起来,让我在手下同事面前丢脸。她也许知道我的心事,很快回过头去。若无其事的继续翻看那本书。
那件事情,她没有向我提起过。但我总觉得不好意思,还给她做了一番虚伪的解释。她没有说什么,只是要了样书留作纪念。
她的大度,我终身难忘。
上次我带她去宿迁设计一个酒厂的宣传资料。那家酒厂的办公室经理对我讲:“她这个人设计的风格我没有办法认同,邵总可否考虑换个设计师?”我思虑再三,没有换人。如果换人,我们完全有机会获得三十万营业收入。但是,我觉得那经理言外之意是不满意她平常的相貌,我认为不应该和设计本身扯到一起并未予采纳。
我最终没有获得那价值三十万的定单,不过我一点也不觉得后悔。我告诉朱老师,我们的设计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必须耐心等待时机的出现。朱老师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是吗?”
几个月后,我们将改造的设计用于一家法院的宣传竞标,一举获胜。
今天下午,我约她来我们公司为我主编的作品集《第二届“嘉诚化工杯”华语散文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集》把关封面。她如约而来。我们的设计人员用的是一种宁静柔和的风格,她觉得欠力度,就以一只飞翔的鹰为主题,作了一番完全不同的诠释。我们看了以后,非常满意。
她设计好以后,打了个招呼就回去了,我们则继续着手头的工作。
大约十几分钟以后,有人未敲门直接进了我们编辑室。我觉得诧异,一看,原来是朱老师又回来了。问她:“是否有什么东西留在我们编辑室了?”
她说:“不知道你们刚刚是否用CMYK设计,请设计人员再看一下,不要有什么闪失。”
望着她下楼的背影,我感动不已。这样的问题,她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足够了,可是她偏偏没有这样做。她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她宽厚待人的大度一样,铭刻在我记忆的石林。
生命里有些人不会让你一直充满惊喜,但是一旦失去却可能令你失去更多,这样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其不可代替的珍贵。一个从浙江来到南京打拼的平凡的设计师,教我懂得了人生中这个朴实而真挚的道理。
朱潮潮,一个学者型的设计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