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握杆的学问

(2007-06-23 23:46:29)
分类: 成为准业余高尔夫球员之路

    近来一有空就拿出《红宝书》认真研读,即使在周一早上练起的时候也放在手边。刚刚看完握杆的部分,原来看似简单的握杆其实非常深奥,Harvey Penick的一番话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握杆。

    互锁式、叠搭式和棒球式,是众所周知的三种握杆方式。

    互锁式握杆是把位于上方的手的食指插入下方的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之间,然后与小指绞锁在一起。(医学上把小指称为环指)这种握杆方式适用于手指较短的人。我就是此种握法,但是老爸常说我的手指长,弹钢琴最适合。(不过到现在我还不识五线谱,简谱也是七零八落,K歌也只能选那些四平八稳的那种)

    叠搭式握杆是把下方的手的小指放在上方的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间或者直接搭在左手食指上面,这种方法使用最为普遍。棒球式握杆也称双手式握杆或十指式握杆,试用所有的手指握住球杆。当时棒球式握杆并不等于像握棒球杆一样握着细细的高尔夫球杆,我们的握杆主要靠手指。这种方法尤其适用比较缺乏力量的女性和年长者。

    无论使用哪一种,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两只手必须互相接触,他们应当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双手和球杆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种适合且自我感觉良好的握杆方法,然后不要随意改变。

    虽然,我的每次挥杆依然坚定地拥护右曲路线,但是之前的大右曲已经明显变成小右曲,偶尔还能蒙个有着漂亮弹道的直线。所以,我决定听从Harvey的话,不会随意改变。说实话,当《红宝书》中提到“比较缺乏力量的女性适合用棒球式握法”时,我的确动摇了。要知道,如果你的7号铁在练习场始终突破不了50码,那是多么心焦而挫折的事情。

    “握杆不要太用力,要放松”这是Harvey的握杆箴言。但是,但是,当初崔京周却不是这么教的。2004年BMW亚洲公开赛第二轮,组委会安排球星与媒体的互动活动,由崔京周给报名参加的媒体教授入门课程,诸如握杆、站姿、站位什么的基础内容。崔大叔的韩语由经纪人翻译成英语,再由中方新闻官翻译成汉语,反之亦然。所以,不论是崔大叔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一群水平堪忧、姿势千奇百怪的学生提问受教,都需要十足的耐心。20多个学生一字排开,场面很是壮观,而我是唯一的女生,因为步伐有点慢,被挤到最靠边的角落。崔大叔很敬业,每个人单独指导,语言非常简单但是机会非常难得。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站位、瞄球、挥杆,只记得崔大叔说“双手要紧紧地握住球杆,握杆的力量至少要占全部力量的60%”这句话始终牢记于心,直到今天看到Harvey关于握杆的文章,我想,某些东西要有所改变。

    在继续坚持互锁式握杆的前提下,保持稳固的握杆,但不要过于僵硬,适当放松双肩。明天又是打靶日,决定将对握杆的新领悟放进这堂练习课。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要全盘否定,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方法,我想,这才是职业球员和职业教练想说的重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