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菜鸟学英语之回译篇

(2008-05-05 12:55:57)
标签:

英语

三歩曲

之三

回译

整理

分类: My.Special.learning

四回译(译背)-----提高口语与写作

1、回译的实施:

回译即可用于背诵所学课文,也可以用于练习写作、翻译。下面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用于记忆所学课文:

方法1:

直接看着译文回译成英文,译一句,对照原文一次,把自己弄错的地方用铅笔标记出来。在译的过程中, 可以不断问自己 "这句是过去时还是过去完成时? 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 名词前有没有the? 介词搭配是什么?......."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弄错的, 特别留意就可以提高效率。刚开始可能会不太习惯, 会觉得怎么有那么多错误。要注意总结自己为什么错, 多练习, 勤总结, 就会越来越好。

方法2:

如果觉得方法1太难,那就借助复读机。用复读机把全文复读, 看着中文译文译回英文。即: 自己先译一句, 然后听这一句录音, 比照一下有没有偏差, 如果没译对, 就跟着录音重复这一句。如果语速太快没听清这句, 可以看一下原文。

方法3:

前两种方法还存在困难,可以先听或者跟读课文录音,先行熟悉课文内容。重复几遍对文章比较熟悉后, 即可转入上述的回译练习。跟读录音时尽量不看书, 那样才会锻炼听力,实在不能听清的再看原文。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建议大家先试第一种方法, 不行再试第二种方法, 还不行再试第三种方法, 即遵循"难度递减法则"。而不要一来就从最容易的方法3开始,那会埋没你的潜力的。对于初学者,直接回译比较难,可以先对课文自己动手翻译,然后听读课 文,对材料比较熟悉后再行回译,并逐渐过渡到第一种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采用翻译-回译学习法的朋友会觉得看着译文很难译回去,而看着自己的译文就较容易译回去。我想也许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课本译文意译多,自己译的直译多,因此回译自己的译文更容易;二是因为自己动手翻译,对句子结构,文章内容更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所以按自己的语序再译回来就不觉得难,但按书本译文的语序译回去就觉得困难。关于直译或意译,baobab以为课本译文还是直译多,或说是固定用法的固定译法,只是我们不熟悉这些固定用法,就以为是意 译,baobab还常常发现自己漏译的小词,可见还是直译多。关于语序,我们知道,汉英一大区别就在语序,因此Baobab认为,还是应该照课本译文译回去,那才是了解英汉差异,逐步掌握地道翻译的方法。

用于练习写作和翻译:

回译是练习翻译写作的好方法。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英汉对译

选择中英对照的文章,自己先英译汉,放一段时间后,等自己把原文忘记得差不多了,再将其翻译成英文。然后逐字逐句与原文对比,揣摩其中差异,再修改,再比照,如此反复修改至满意为止。注意对译法练习翻译写作时,不要翻译完直接回译,那样记忆成分大于翻译,对翻译写作锻炼不够。

对译是学外语的好方法,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吉朋(Edward Gibbon)在他的自传《Gibbon's autobiography》说到,他用对译的方法成功地学习拉丁文和法语:他将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的书信译成法文,放置一段时间后等忘记 得差不多时,再把它从法文翻译成拉丁文,与西塞罗原文比较;他也曾将法国历史学家维托(Vetor)的《革命文献》翻译成拉丁文,过一段时间再将它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与维托原文比较。如此坚持,做了几本对译笔记,逐步掌握其语言的习惯与用法,并将此方法传授给他的学生。

2直接汉译英。

找有译文的文章,在不看原文的基础上先自行翻译,然后再同原译文核对一下,看看那些自己无法翻译的别扭句子人家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修改,再比照。在回译练习中,因有的译文可以参考,从自己的翻译错误中也会得到很多启发,因此学习效果显著,翻译写作及口语能力都会得以提高。

2、 回译的优点

双语对译是掌握外语的习惯用法、提 高口语与写作翻译的好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背书。所以本书将“译背”改称为“回译”。回译有许多优点:

1) 提高记忆效率

传统的机械记忆需要回想全部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等,从而加重记忆的负担。而译背则只需要回想那些没记住或记忆不准确的地方,而那些熟悉的地方在译文的提示下 很容易的就能背出。此外,译背把被动的机械记忆转化为主动的再忆过程,更有针对性地找到那些尚不能回忆或回忆有误的地方。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克服中式英语

在回译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地方可能无法译回去,例如在回译自己不熟悉的惯用语、复杂句式时就容易发生上述情况。这些地方是英语的难点所在,也往往是英语 与汉语存在重大区别的地方。出现无法回译或回译不正确,说明这部分知识自己还没能掌握,需要在此重点注意,通过不断比照修正,加强基本功,克服中式英语。

3)锻炼英文表达能力,提高口语,写作,翻译

回译并不单纯是再忆和背诵,有一定比重的翻译成分,例如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不得不翻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英文表达能力,对口语、写作、翻译都大有裨益。

模仿跟读----改善发音,促进听力,提高流利程度

英汉互译的确可以快速高效背下课文,但也有其缺陷:模仿朗读少,不能练习发音;文章读得不够流利, 这对能否脱口而出影响很大。所以正确译出之后, (短期记忆形成时) 还需要跟录音模仿朗读。但建议大家把英汉互译放在跟读以前, 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学习主动性(翻译,再忆等)。如果先模仿跟读就会削弱回译的效果,因为机械记忆的比重更大了。

模 仿跟读很简单:复读全文,一句暂停一次,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跟读。可以用跟读/对比功能检查效果。很多朋友喜欢一上来就不暂停录音跟读。这个习惯不好:一边听一边忙着跟读,既无法把握录音的语音语调细微变化,也听不出自己发音与录音的区别,如果是长句很有可能就跟不上糊弄过去了。至少在头几遍时不要这样。

模仿跟读,重点在于“模仿”。很多人都烦恼于发音不好,但又不去模仿。语言学习第一步是模仿。发音也不例外,模仿就是改善发音最好的方式。

发音改善了,也就促进听力。很多人听力不好就是因为语音有问题:不知道单词正确的读音是什么,不知道省音连读。省音连读弱读可以说是听力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了。对付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跟读:如果能模仿得跟录音一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中要注意每句话中的停顿。在哪里停很重要。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老外说:“我就算蒙着眼睛,也能轻易分辨出说话的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因为中国人说英语没有节奏。"评论虽有点极端,但也说明了很多中国人的发音毛病:除了语音语调以外,不知何处停顿或随意停顿。大家可以马上自己朗读一篇文 章,把自己停顿地方划出来,然后对比录音,看看区别大不大。当初baobab模仿录制《The happy prince》,第一件事就是先听录音划下停顿之处。

改善发音小技巧:模仿跟读熟练后就不再暂停,与它同步读,直到完全同步为止(包括模仿语音、语调、停顿、强弱等等)。不过此法比较费时,可做改善发音的训练,平时学课文不必强求。

附:baobab学习新概念的步骤,也可供学习其他精读教材参考:

1, 复习前一课。baobab约耗时10分钟。

遗忘是英语学习的大敌,学新课前先花少许时间复习则事半功倍。

先复习生词,先用卡片遮住中文, 看着英文能知道其义算过关, 忘记的用铅笔在前面标记, 如此复习此课全部生词; 再遮住英文,看中文想英文词义。

课文的复习: 听一两遍录音,自己朗读一遍OK. 2, 学习新课:先听几遍录音, 看能听懂多少. 3, 听写:听写课文,核对原文,按错误分类做听写记录。

4 翻译:将课文英译汉,核对译文,将错误的地方用铅笔在课文上标出。如果整句错则将它抄入难句笔记中。

5 回译(译背):将课本译文译回英文,逐句核对原文,错误之处用铅笔标出。

6 模仿跟读录音至能流利朗读。

7 查阅参考书,看是否还有未掌握的用法。

8 做课后练习。

9 记生词。先背课文, 再背单词就很快了. 因为单词放到课文里, 有一定的语境更容易记住, 背完课文单词也背得差不多了, 只需要记住拼写就可以了, 这样5min我大约能记30多个生词. 以前baobab走过这样的弯路:先花半小时学生词,结果听写时还是不认识这些词。

以上只是baobab当初学习新概念的步骤,读者诸君可灵活掌握: 比如听力较差的,可把听写放在翻译---译背后。无声教材则可用翻译---回译法。等等。

此外, 最好能复述课文. 需要说明的是,复述与背课文功效不一样:复述在于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 背诵在于学习正确表达方式,二者不可偏废。记得曾问我的朋友Anmy如何学习新概念,她说复述完课文就完事,不背课文。须知一个人“自己的话“总是有限, 并且“自己的话”未必是地道的英文,要不断提高并且掌握地道的英文表达还是要背诵。

大家也许会觉得这样学习太复杂。这些步骤从单课时间看, 还是比较费时的, 如我学<<新概念4>>, 350词一课大约需3.5小时.(听写1小时,翻译1小时, 参阅<<新概念自学词典>>, 做练习30min, 译背课文与生词1小时). 但从总耗时间来看, 大家从baobab开始学新概念2到考完六级的学习经历可以算出, <<新概念2>> 50*2小时=100小时, <<新概念3>>, 60*3小时=180小时, 加上学习其它材料的时间, 不会超过500小时. 比起那些苦读多年英语却收效不大的人而言, baobab花的时间是很少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是不是一种捷径呢? 此外我想专门谈谈新概念练习的重要性. 不少人觉得练习太简单而不愿做. 很多人考试能拿高分, 却是不能听不能说, 写起来也是不敢恭维, 只会感叹“练习太少”, 而说”多听多说”对他们几乎就是空话, 因为不知何从练起. 新概念的练习就是专为提高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设计的, 下面以第二册练习为例: 1, Cmprehension precis and composition.

这部分练习由若干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回答完连起来就是一篇摘要写作。复述不知何从着手的,这就是最佳的口语与写作训练方式. 基础好的可做口头练习. 2, Key structures. 本课语法要点. 3, Special Difficulties. 本课语法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新概念的语法都是通过模仿练习教授,并不讲解语法。这点与国内教材区别很大,不习惯的话可以看新概念的参考书,这些书里就会讲解语法。 4, Supplementary written exercises

补充练习. 分为comprehenion, structure, 与vocabulary三部分专项训练.

注:原文来自http://bbs.wwenglish.org/dispbbs.asp?boardid=1&replyid=209105&id=166004&skin=0&page=1&star=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