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通“潘石屹们”的工作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
标签:
北京市环保局潘石屹网络舆论引导微博即时网络时代文化 |
分类: 公共危机管理 |
做通“潘石屹们”的工作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
http://s2/middle/4c189231tb181b3906421&690
近日,看到潘石屹的微博直播了自己参观北京市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的全过程。所发微博言论已不再质疑和对立,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完全的理解和过去自己对大气知识的无知,甚至还回头帮助是北京市环保局呼吁美国大使馆来接触,把话“说清楚”。
这是一个重大明显的转变。我们知道,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潘石屹在其微博中都转发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从而激发了网友对官方数据和大使馆数据的讨论,PM2.5、PM10这两个极其专业的环保领域的术语让市民所熟知。从10月底开始,“巴松狼王”杜少中和潘石屹在微博上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
这一次,也就是在2011年11月10日下午,经过微博长时间的“口水仗”之后,经市环保局邀请,潘石屹走进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中心,并把观感传递到了微博上。 潘石屹在微博上由衷地说:“杜局长带我一层一层的参观,一直到了屋顶。有许多家媒体记者跟着我们”,“他们的科研设备,什么数据都有”。在参观中,潘石屹问到最热门的话题——为什么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与市环保局公布的不一样?潘石屹在微博中这样记录道:“环保局的朋友们说,与美国驻华大使馆联系不上,他们不与我们交流。本人在这里明码呼叫美国驻华大使馆能与北京市环保局尽快联系,互相学习,为了空气,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健康。同呼吸,共命运。”
几条微博发出后,潘石屹的750万粉丝,基本就跟着转了。尽管从发言中看,有一些粉丝表达了“潘石屹讨好官员”等不认同的言论外,基本没有太多波澜。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这个事的舆论走向冷却,已指日可待。很明显,邀请潘石屹参观成为舆情的重要转折点。
从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的视角看,北京市环保局做得很好,很高明,很在行。在以微博为典型应用的即时网络时代,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做通意见领袖们的思想工作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一场人类信息传播形态的革命,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即时网络时代,它的迅猛发展,增强了网上意见领袖的舆论能量。在网络舆论引导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甚至一群普通的微博用户的言论,很难对舆论产生影响,而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用户(即所谓意见领袖)的言论,哪怕有时仅是只言片语,却常常影响着舆论的走向,不同程度地引导着舆论。
微博传播的原理和现实告诉我们,即时网络时代是一个意见领袖的时代,团结意见领袖,依靠意见领袖,争取意见领袖,影响意见领袖,掌握住“两级传播”中的这一关键要素,对于做好宣传、引导舆论和应对舆情,都是至关重要和十分有效的方法。
同时,这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任何人,尤其是舆论领袖,哪怕起初情绪有多么对立,观点有多么“不共戴天”,只要得到对方,尤其是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充分的重视和尊重,说俗一点,就是得到了面子上的满足,他们通常会偃旗息鼓,主动去理解对方。一方放下身段,主动沟通,平等交流;一方顺势而为,配合沟通,善意油然;由此,一种良性的有效的沟通就达成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