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一场股票似乎就像经历了一次人生,在此生中,有人荣华富贵,有人一贫如洗,但更多的人经历着股票的涨涨跌跌,精神上受的折磨比物质上来的补偿还多,在股市上摸爬滚打,最后带着一身疲惫,一些遗憾,一些惋惜结束了此生。俗话说“游戏人生”,而真正能把它看成游戏的人又有多少。
大部分人都希望富有,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富人呢。住着高级别墅型住宅,家里停着几部车子,想洗劫一下国际商场或是高尔夫一下都不加思索的换上行头就走人?想当有钱人,很好,而一般人苦干穷积30年获得的财产也不过是李嘉诚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而且当有了钱以后,已经无几时可以享受了。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
如果老爸不是巴菲特,自己又不是职业投资专家,又没胆儿把房子车存款都拿出来赌一把,想要的做社会金字塔尖的5%中的人,那就真要好好想想怎样才能“富”了。
我教外国人中国文字的时候时常会把字拆开来说,不仅容易记,有趣,而且会发现很多哲理。
其实从“富”这个字上就能看出中国古人的理财观念,屋檐下,一口人,有一口田。
一家人衣食无忧,无病无痛就是“富”,半个月一个月改善一下,吃个生鱼海鲜,一年一次小旅行,两年一次大旅行,那也是“富”。如果你在偶尔吃到什么时还能感叹:”太好吃了!”,买个logo还会兴奋一周,可以说你的幸福感要比所谓的有钱人要高千百倍。所谓的富人真的很”富“吗,吃任何山珍海味都和吃咸菜一样无味,开好车子和走路一样平常,去哪儿旅行都觉得没新鲜感,一百一千个名牌衣服包包糊在身上依然没觉得开心。这不是无稽之谈,至少身边的一些朋友告诉我没什么能刺激他们的味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觉得兴奋了。也难怪在日本,媒体要靠一些极端的东西去刺激麻木了的大众感官。也许比他们,时常因为能吃到烤肉,能买机票回家看爸爸妈妈,能因买个Dior,LV而兴奋得不得了的我也许才叫“富”。
几年前看过韩国法顶大师的大作《无所有》,当你想要拥有,将手抓得越紧,得到的东西就少得如手心里的空间,当你展开手掌,拥有的却是全世界。如果上天会赐我一种生活,我希望那是大自然包围着的一口田,一间房,一个小院儿,一个爱我的丈夫和一对可爱的儿女。那也许是我对“富”最高的要求,最终的梦想。
就如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的
“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谢谢熊的美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