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午餐会说起

(2009-12-15 07:22:44)
标签:

美国生活

华盛顿

杂谈

12月10号,应一家私人俱乐部邀请,我在该俱乐部年终午餐会上作了嘉宾演讲,介
绍中国传媒。演讲本身放下不提,倒是出席演讲会前后的经历让我颇有感慨。

 

俱乐部会员都是事业有成的工商人士,执业律师等,大多在世界其他国家有投资,
有事业,属见多识广之辈。当被一一介绍给我这所谓嘉宾时,让我惊奇的是,几乎
无一例外都向我回顾该人与中国的渊源。有早自80年代开放之初在中国开设第一家
外资律师事务所之创始人,有拥有上千件中国明清字画艺术品的收藏家,也有人告
诉我他当年被一家著名外国公司派驻中国,目睹了公司雇佣廉价劳力而不提供任何
劳动保护,于是奋而辞职。等等,等等。

 

与中国的有过接触成为每个会员午餐会上的部分讲话内容。这固然与嘉宾的中国背
景有关系,可以理解为与会者的礼貌与亲善。但积极的基调与我所经历过的“中国
话题”议论真是有所变化。以往,每每论及中国,毕竟,有许多话题是议论者可以
作出“不屑”表情与微词的,相信每一个海外生活的华人都会有过大大小小相似的
经历,会明白我所说的情境。而这一次,与会者们的“中国”话题显然的少了“不
屑”与微词,多了“套近乎”与“亲善”。

 

10多年前,刚刚踏上美国土地的我被一位大学建筑系的系主任颇为困惑又不以为然
地问到过:你们中国人都怎么住?是。。。什么样的房子?那语气和困惑颇让我联
想到一个完美的回答似乎应该是“我们住茅草房”。到今天,一个人生成绩卓著的
群体集体性地表示“亲善”,这10年的一个跨步,是有内容和意义的。

 

无独有偶,最近一期的“时代”周刊登了一篇一个美国作者发自中国的长文:美国
向中国学点什么。一个态度大转弯的文章。文章不否认所有中国让美国人不解的地
方,不接受的地方,但同时指出中国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是否有值得美国人学习的
地方。文章列举五点:1,中国人有雄心壮志。修建两城市之间高速铁路的项目,在
中国,两年建成已被视为“慢”;而要在美国,作者感叹,两年能通过议会表决就
不错了;2,中国的重视教育和不断完善教育制度;3,中国尊老养老的社会风俗。
对一个承担着巨大经济压力的美国社会,家庭分享压力不外是一个出路;4,中国人
善于储蓄;5,中国人往长远看。

 

我感叹的不是作者的观点。其中有些观点我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并非全部赞同。
我所感叹的是文章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中国不再是一个“批评的靶子”,而是,
也可以是一个“赞扬的存在”,一个可以提供某些经验的“典范”。这个形象,这
个对中国的态度应该说是新鲜的,是一个习惯于动辄拿中国做政治靶子的西方思维
不大容易接受的态度取向。

 

这些,都是平凡生活的迹象。它直白地告诉我们:中国是变化的,是朝积极的方向
变化的。这个变化是被关注的,是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影响的。

 

我的一个朋友,北京一个著名杂志的副主编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不是一个结论,而
是一个问号。其言外之意:中国是一个需要全世界来认真关注和探讨答案的问号。


引用那句老话: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