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丽江回忆
标签:
华盛顿人在他乡丽江电视杂谈 |
回中国一个多月,办理事宜多多,有公有私,收获颇丰。要说最大的收获,是收获了一次精神愉悦的旅行。
(丽江一客栈)
应央视“半边天”节目邀请,与老朋友张越,制片人小乔,编导赵颖,摄像任军,还有其他的朋友:设计师CINDY,摄影师肖全,一切游历了丽江。当然,对我是游历,对人家摄制组,是工作,是拍摄。
丽江,听说太久,听说太多。我不是喜欢凑热闹的人,特别是不喜欢凑旅游的热闹,尽管听说已久,也一直没有去过。这次心动,因为同行的都是喜欢的人。
旅行,是访景问物,也是看人,看访问地的人,看同行的人。选择同行的人太重要,一次好的旅行一定要给未来留有愉快的记忆。如果“遇人不淑”,是要给旅行的愉悦打折扣的。
有幸,我们的旅程是“温馨的回忆”。
也许,是年龄?是经历?几个已站在人生中年门槛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再次相聚,还是初次相逢,心灵都是敞开的。在丽江的别致和时尚的客栈里几个朋友“挑灯夜话”,让我这个习惯了独自漂泊的人恍惚间回到了青年时代。
当然,话题已不再是青年,是青年时的我们无法想见的,是走过一段人生路之后的继续的人生困惑和明白。
肖全是与当代中国若干独特女性近距离接触过的摄影师。见过他拍摄的三毛和杨丽萍照片的人,都无法忘却照片中的影像的特殊力量。比如,张越总结肖全拍的三毛的照片,用了“凄厉”的字眼。在我看来,照片上留住的是一个灵魂,而不再是一个肉体意义上的人。于是,我们都暗中希望,肖全能给我们每个人拍出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小导演赵颖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也是最可爱的。每每看她为了安排拍摄“披头散发”“上串下跳”的可爱样子,都让我想起当年自己做同一份工作时的投入,苦闷和挣扎。我相信,可爱的人必有可爱的前程。
丽江是丽江,也不再是丽江。要看你询问的对象是谁。对于初来丽江的人,丽江仍然是“遁世”的可选之处,仍然是古镇石阶小巷;对于5年10年前来过丽江的人,丽江已不再。丽江的闲情逸致被看不见尽头的商铺取代,当年走到丽江不再离开的外地人/外国人开的小咖啡厅已变成整条街的红灯笼招展的酒吧,以及劲舞的酒吧间/夜总会。所以,丽江,如同无数的人生大存在,有人失望,有人惊喜。
在“布农铃”的店里,我们见到了布农。交谈了人生世界灵魂,每个人仔细地为自己生活里挚爱的,重要的人请了带有精神象征的“布农铃”。
张越以她一贯的幽默说:这样的旅行就是为了将来回忆起来说,我们这几个什么什么都没关系的人怎么就会凑到一起,干了这么一件事呢?
下面就是我们这些个什么什么都没关系的人们为了将来的回忆照。
(左至右:肖全,赵颖,CINDY,张越,布农,小乔,我,任军)
(在布农店外)
(成都锦里客栈)
(典型的丽江小巷)
(喜欢泡咖啡馆的CINDY)
(肖全能拍出我的灵魂照吗?)
(退休导演和在职导演。嘻嘻)
(喜欢丽江的石头小巷,清晨洒过水后的清爽,太阳升起将自己的影子大大地投在石板路上,意味深长。一个生命在世上走过,只是一个影子。只是,一个影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