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于是话题转到阿尔及利亚的餐馆:不是你想点什麽就有什麽,而是餐馆今天有什麽你才能点什麽。
工程师是个年轻的法国小伙子,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最喜欢东京和曼谷,梦想有一天能去东京工作。他形容“东京的生活方式象卡通画”. 很夸张,也很独特,更刺激。适合年轻人。唉,真是年轻。
外国人在一起除了比较还是比较。比较各国的吃,比较各国的住,比较各国的政治等等,等等。到底是法国人,他抱怨阿尔及利亚的咖啡“噢,这儿的咖啡简直糟透了,糟透了。”边说还边摇头。我想起我们刚来时在酒店房间等了大半天要不来一杯加奶咖啡的情景。这儿的咖啡只有一种:土耳其式的,浓浓的一小杯。当地人不加奶,但会加糖。
这让我怀念美国的咖啡馆。华盛顿的杜邦转盘广场一带是我经常光顾的。我读书时的作业很多都是在那儿的星巴克里完成的。天气好时一杯咖啡加一本书,坐在露天椅子上,两条腿懒懒地长伸出去,是一种消遣。约朋友也会约在咖啡馆。杜邦广场边上的星巴克有一排靠窗的座位。坐上去面朝窗外,看见广场上黑的白的黄的红的人种从你面前闪过,是一道国际都市风景。
我一个美国朋友是前卫的,是反对连锁店的,也是反对星巴克的。他从不去星巴克,只去那些个体的,更风情的小店喝咖啡。他嘲笑像我这样的星巴克族是大公司的赞助者。哪里呀,我只是在咖啡和政治态度之间更被咖啡豆的香味所吸引罢了,顾不上抗议经济垄断等等了。
然后聊起能否在阿尔及利亚开星巴克。各抒己见。结论是行不通。一,阿拉伯人对美国已经敌意很深了,抵制美货不是不可能的;二,普及土耳其式咖啡之外的任何咖啡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女人们不能进普通的咖啡馆,只见男人们成群地堆在当地咖啡馆里。不能想象星巴克被这些男人占据。
那我只有怀念的份儿了。希望是没有的了。那浓郁飘香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