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酒像做贼

(2008-01-27 18:02:03)
标签:

杂谈

 
欧洲人普遍爱酒。特别是葡萄酒。每个人家多少好坏总要备上些葡萄酒的。我因看重健康,家里是不倡导大肆喝酒的,但葡萄酒是有的,每日少酌。

 

在阿尔及利亚,每日少酌葡萄酒也成为不容易。先是靠每次出国进出关时从机场买。但因限量,很快不等下次出门就消耗光了。于是总有很久的日子两人念叨“应该买葡萄酒了”。

 

在朋友的引领下,发现了阿尔及尔可以买到酒的地方。第一次去,我堂而皇之地与Andre一起长驱直入。在店里不仅东张望西张望,还左打听右打听。回来之后朋友听说大惊失色,告诫我再不可去。酒在伊斯兰文化里是禁止的。卖酒的店多少都是鬼鬼祟祟的。是不允许女人进去的。按伊斯兰规矩,是可以把这样的女人石头砸死的(Stoning)。庆幸没有人朝我扔石头。但从此以后只坐在车里等候不再踏进门一步。

 

这样的地方买酒当然不能太挑剔了。首先葡萄酒大都是当地出产的。按说地中海气候环境是应该酿不错的葡萄酒的。事实上,阿尔及利亚也曾是很不错的葡萄酒生产地,但那是老故事了,是法国人还占据着阿尔及利亚的年代。那时,这里有大片的葡萄园,法国人带进来酿造工艺,酿出来的酒运回法国。后来,闹独立了。法国人撤退了。葡萄园荒了,酿酒工艺流失了。阿尔及利亚不再是葡萄酒的生产地了。再后来,打内战,闹恐怖,更没人有心酿葡萄酒了。

 

这些年,稳定了,经济开始回升,石油,天然气卖了大价钱,富人层开始出现,街上开始跑各种高档车,葡萄酒也多少回来了。

 

但葡萄酒不单纯是葡萄酒。它是文化,是经济状况。没有醇厚的经济力量支撑,没有几代沿传的酒文化,酿出来的酒果然味淡而浅薄,生涩而简陋。我们一次次失望着,一次次降低着我们的品味标准。现在只要尝来“不坏”就是好的了。已经远离了葡萄酒应有的品味与水准。久了,我们发现,这里的红酒开瓶后令其与空气交流一下,多少会改变一点质感,这点氧化过程至少让酒比原本要丰富一些。于是,买来的酒我们会开瓶放个把小时再喝。

 

尽管这样,仍然是缺憾。

 

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拿出木桶装的法国红酒。轮到我大惊失色。问怎麽可能把这带回这里?答曰:客轮。原来,阿尔及利亚有客轮直接到法国马赛港。大概开上一天一夜。每周有那末两班左右。乘客带东西不像坐飞机管制的那麽严。哇噻!如果连一木桶的葡萄酒都能带回来,那管制严不严还用说吗?那晚上,我们喝着法国葡萄酒,吃着比利时的香肠,荷兰的奶酪,乐得无比。

 

家里又没酒了。昨天又去了卖酒的店。 我又做贼一样的守候在车里。新的司机跟着,怕新司机是正统的穆斯林,没敢支使人家进去帮忙买。他就跟我一起守在车里。直到Andre抱着拎着出来—东西一概用厚的黑色塑料袋装着,叫人看不出是什麽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