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球大帝谈股论金(215):誉衡药业:无限风光在险峰

(2013-06-20 22:40:23)
标签:

股票

分类: 我思故我在(黑球大帝谈股论金

以下文字已在4个月前出炉(在圈子及朋友间传阅),请注意时效性,纯研究之用,非推荐。

 

 

一)风物长宜放眼量

首先看看双鹭药业从2004年上市给投资者的回报,除权后已超百倍。没错,不到9年时间,你如果买入10万元双鹭药业一直持有,现在可以轻松变成1000万。
其实双鹭药业给我们的冲击力远不止只是上涨的幅度达百倍那么简单。而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可以发现投资原来如此简单。选中一只超长线医药股,你可以与他一起成长,从而实现财富自由,不再四处为选股而苦恼,也不再每天担心股价上窜下跳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朋友们是否记得:2012年流行一个经典的投资故事就是讲一个美国老太太去世后,在80年前花100美金买的雅培股票,在她去世后已经达到五百万美元。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但凡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大师,都活的非常长命。为何?因为他们选中股票后,超长线持有,不用再烦虑,不用愁眉苦脸。于此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肯定是百益无害。而我们芸芸众生是否仍旧勤恳努力,天天想挖掘牛股而在殚精竭虑?那为何需要在医药、消费行业来选择个股?

其根本原因在于:超长线持有,必须面临复杂的经济变化,而能够抵御经济变化周期的行业非医药、消费行业莫属,当中医药行业最为典型,其产品因是刚性需求,基本不受经济变化,唯一影响行业发展趋势是国家政策。如果国家政策偏利空则医药行业发展会受到压制,但如果政策偏温和时则发展尤为迅猛。

二)投资基石在于成长性
曾几何时,投资界一直在争论股票到底是成长性好,还是价值性好。股神巴菲特为此事盖官定论:成长本是价值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将价值成长一起讨论,本不像老巴那样。我们虽没有老巴的地位,但并不妨碍我们对成长性的理解。在我们看来,成长性是一切投资的基石,失去成长性将会变得无渊之水。

在医药界里的代表人物就是云南白药、恩华药业、双鹭药业、片仔簧、恒瑞医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精妙绝伦的独家产品将竞争对手挡在门外。定价权、护城河魅力即是在于此。

我们希望你在十年前没有拥有这些优秀的医药股时,不要感到气馁。而事实在于未来十年不可原谅的是我们继续感叹人生无奈,为何没有买中下一个双鹭药业。

三)医药股投资的核心逻辑
我们研究医药股只有两条规律可循:一是创新,一是资源。
医药企业归根结底是研发型行业,没有新药研发则后续发展则不力,没有强大的研发则不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面上市场。非常好的正面教材非恒瑞医药不可,其实他的两大主打产品一直是在降价通道中,但就是凭借不断强化的市场能力以及推出无穷的梯队产品来弥补缺陷从而使得企业稳健快速发展。
医药企业发展另外一个风景线就是中药股里的资源属性,任何产品强调的是物以稀为贵,一旦产品越来越稀少则价格肯定则会持续攀升。这样的投资标的在中药股非常多,比如大家常知的片仔簧、东阿阿胶就是凭借这一特点独步江湖。中国中医文化深入人心,配上知名品牌则具备强大的定价权。

 

 

四)誉衡药业基本面分析
誉衡药业从2010年上市,至今没有达到市场预期,最初的高增长光环渐渐褪去,经过不断市场的折磨,现已人去楼空。留下的人都是铁杆子。胆怯的人永远看到的是悲观,勇敢的人永远是乐观积极向上。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你不同的人生轨迹。那誉衡药业是否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下一个“双鹭药业”呢?是不是又非常主观武断呢?

1)产品能力
a)主打产品:目前以鹿瓜多肽主打,基本算是独家产品,占据市场的80%份额。但我们同时可以清醒的看到,既然做到了八成市场份额,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誉衡要想再扩大是否有机会?肯定是没有了,除非你把竞争对手全部兼并,否则人家肯定多多少少有点活路的,不管是如何折腾。一个产品存在两至三个对手是无法消灭的。所以目前誉衡最赚钱的鹿瓜就决定了誉衡药业发展的速度。
次要产品吉西他滨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千年老三的命运境地,虽然誉衡药业号称销售皇马团队但即使面对行业定律一样无法打破即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第三名只能喝渣。吉西未来只是打酱油的角色。
b)代理产品:目前头孢、氯吡格雷等重磅还是可以为公司产品短板补上一脚。
c)储备产品:非常多,其中最大的故事就是银杏内酯B,如果获批则意味着再造两个誉衡药业,请注意是两个誉衡药业。为何这样讲,因为内B药品的疗效远超竞品而且定位高端,据悉每支1000元以上。

其他储备产品如秦龙苦素、美迪替尼同样具备杀伤力。当然目前离上市尚为时过早。但可以为未来打下基础。
d)收购产品:安脑丸是否进基药,决定安脑丸命运。而安脑丸的市场空间同样具有想像空间。对比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不可小势。

e)研发能力:誉衡药业可以我们看作是一个靠收购产品来获得发展的医药企业,不管是最初的鹿瓜多肽还是吉西都是走这样的路子。但企业越来越壮大的时候,本身研发能力一直处于短板的状态下,公司主观上想把自己的研发做上去。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如果坚持以产品为王战略继续收购一线药品,同样可以将自己做大,而不必完全在乎市场的面子非得把自己戴帽子冠以“研发型药企”。反而不伦不类。

综上,誉衡在未来五至八年已经打下坚实产品基础,现在已经在研发道路上将自己的短板慢慢填补比如建立北京美迪公司专注研发以及与高等专科院校合作建立实验室无不说明誉衡在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2)管理能力

考察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比较虚,因为管理的东西可大可小。总体来讲,我们只能通过管理层的言行来初步判断公司是否在做实事,是否为投资者的回报而努力。可以从以下三个真实事情来解读:

a)誉衡首先是一个行必果的公司,我们可以从公司被证监会处罚后把做了十几年的财务总监给炒掉说明公司并不会姑息犯下原则错误的企业。制度尚在,前途可见。

b)2011年因为国家药品降价,誉衡受到较大冲击,公司利润下滑24%,为对此事情负责,公司将原营销总监的杨总上调公司总经理,而原朱吉满老板退居幕后把握大方向。此调整为2012业绩恢复打下可靠保证。

c)公司战略以产品为王为主,从上市至今,并购一类化药美迪替尼、代理氯吡格雷、收购安脑丸都在说明一直在坚持这样的路线。一个公司战略最难为可贵的是坚持,战略需要落地,方能执行。

d)超募资金尚余13亿,再加上发债8亿,无不说明公司想做大做强。否则无法解释帐上现金丰富还要发行企业债。誉衡正在干一件大事即是蛇吞象的故事有可能会发生。

 

中金在线:黑球大帝专注医药消费圈子:http://g.cnfol.com/16950,jo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