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冬进补应遵循“虚则补之”(转汤臣倍健官网)

(2011-09-24 17:36:45)
标签:

杂谈

分类: 黑球大帝每日收评

转眼间,早晚的寒气愈来愈重,又到了秋冬进补的时节,我们称之为“补冬”。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

  秋冬时节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专家称,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因为进入秋冬季节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容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

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秋季“进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又称“引补”或“底补”。

  秋冬进补的基本原则是虚则补之,具体步骤大致如下:首先在秋天气候凉爽时,可先服用一些较为平和的补品,也就是达到“底补”目的。秋季的“底补”是作为进补的先导,为冬季“进补”做好准备。

  进补的方法分为食补和药补两大类,对于一般体质不虚,无明显疾病,而仅想增强体质的人应以食补为主;而对于因病需要药补的人群来说,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随便服用各类滋补药。

  阳虚者多见腰膝冷痛、四肢不温、小便频数、大便溏泄、阳痿早泄等症,食补应以羊肉、狗肉、鸽肉、雀肉、胡桃仁、韭菜、海参、泥鳅为主,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阳气虚的老年人来说尤为适宜。药补可适当选用人参、鹿茸、肉桂等品。

  阴虚者多见虚烦不眠、口苦咽干、午后潮热、颧红、便秘、舌质红少苔等症状,食补应以鹅肉、鸭肉、鳖、龟、牡砺肉、藕、银耳、芹菜、菠菜、猪肝、猪肾、芝麻、麦冬等为主,如鸭肉同当归炖服,有补血润肠通便之功。药补可选用补阴药,如生地黄、熟地黄、龟板等,成药可选用大补阴丸、龟龄集、六味地黄丸等。

  气虚者多见体倦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喘息、懒言声低、饮食不佳或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等表现,食补可选用山药、鱼类、黄豆、大枣、莲子、桂圆、百合等,药补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炒白术等,成药可选用人参健脾丸、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

  血虚者多见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口、舌、唇、指甲色淡等症状,食补可选用猪肉、鸡肉、龙眼肉、动物肝、猪血、红枣、骨头汤等,补血药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等,成药可选用养血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此外,有些人认为秋冬进补,多多益善,实际并非如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进补”是否合适:

  一是睡眠情况,如果进补后很兴奋,睡不着觉,就是过了;

  二是口腔内长疮、咽喉上火疼痛、口内有异味,也是补多了;

  三是看大便,大便干结或溏泄均是补过的征象。建议进补时从小量开始,根据自己的感觉适量递增,以精力充沛、食欲正常、浑身舒服、不燥不虚为宜,这样才能达到科学进补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