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公司加速海外扩张 中报业绩可期
(2011-06-29 22:35: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信息源泉(大盘及医疗资讯根据 |
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在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看来,医疗器械行业是一座围城,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国企业则在耕作原有一亩三分地的同时,也在加速外延式扩张。
我国新医改持续投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保健需求增长已经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加速器。近期卫生部方面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进一步开启行业的想象空间。昨日A股医疗器械板块呈现普涨格局,其中九安医疗(002432)微幅高开后迅速被拉至涨停。
资本力量成整合催化剂
今年二季度理邦仪器(300206)和千山药机(300216)两家公司相继登陆创业板,A股市场的医疗器械板块越做越大,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迈瑞医疗、康辉医疗、创生控股和威高股份则先后赴美国、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融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需求和启动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殿奎近日公开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实施集中招标采购时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刘殿奎强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当前卫生部开展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设备均以国产为主。
来自中金的分析认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且正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002223)、乐普医疗(300003)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康辉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300030)、新华医疗(600587)等公司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徐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迈瑞医疗目前的市场策略主要有两大要点,首先是抓住国家在医疗改革方面的机会,牢牢把握在中国已经取得的低端客户优势。尽管国家这几年加大对基层医院投入,但是由于人才稀缺,还没有形成真正市场需求,仅占市场总容量的10%。”
徐航还表示,迈瑞医疗还将凭借创新优势提升技术实力,公司每年都把10%销售收入投入到研发当中,当前研发费用约为6个亿。据徐航介绍,迈瑞目前在中低端市场也已经占据较大优势,目前要加紧向国内高端医院进军。
外资龙头抢占国内市场
在国内上市公司摩拳擦掌的同时,海外巨头也来势汹汹,近期业内大事件此起彼伏。6月22日,强生亚太医疗器械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主要服务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开发符合中国人、印度人人体特征的骨关节等医疗产品。两天之后,日本最大医疗器械生产商尼普洛合肥基地开工,占地约285亩,一期投资3亿美元,将生产血液透析器、注射剂、医用玻璃管瓶等医疗器械。
“在国外公司看来,中国绝对是发展最迅猛的医疗器械市场。”强生亚太区医疗器材与诊断产品开发副总裁黄大立在日前举行的“中欧-成为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公开表示,强生在苏州建立研发中心,目的就是满足中国等亚太地区患者的需要。
随着新医改向基层医疗倾斜,我国加强基层卫生体系的建设,海内外医疗器械龙头也不约而同将注意力投向基层医疗。通用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我们希望用3~5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上把通用现有业务中高端和基层8∶2的比例调整至5∶5。”
在海外龙头虎视眈眈的同时,部分其他领域的国内公司也开始跨界夺食。国内日化领头羊之一的隆力奇也吹响了进军医疗保健器械市场的号角。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隆力奇将在蚌埠市建立医疗保健器械生产基地,推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脑健康仪、清肺仪等家用型医疗器械,发展目标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持续扩大,近十年来复合增长率21%,进出口市场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医药(600056)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3.47%。2011年1月至4月,我国进口份额较高的医疗器械产品以中高端为主,与外资龙头相比,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领域仍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