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王伟波博主
茅台成为国酒;同仁堂自然就是中国的国药了。
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就去做他们的忠实股东。不信就可以放弃。
今年去的最多的就是同仁堂。推荐一本书。
——翟敬勇
《国宝同仁堂》用340年文化讲述老店故事
《国宝同仁堂》作者:边东子出版:人民出版社 定价:49.80元
25日上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宝同仁堂》在同仁堂集团公司会议室举行了新书发布会。该书作者边东子及同仁堂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新书发布仪式并讲话。
在会上,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建国说,《国宝同仁堂》记录的是一个民族企业的发展史、一个金子招牌的塑造史以及一个民族企业的创业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该书记述的不仅是同仁堂从创立之初的千古承诺,到“供奉御药”的吉凶莫测,从再造中兴的艰难曲折,到强虏入侵的国恨家仇,从解放以后的“凤凰涅槃”到锐意改革的创新之路,而进一步描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品牌为何会历久弥坚,成为质量与诚信的象征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一个跨越了五个世纪的百年老店是如何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的历程。值得提及的是,丰富的史料、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和深层的思考都使该书更具历史感与可读性,其中质量立业和做长、做大、做强的理念更是同仁堂几代人留给现代管理者及后人的一剂“中国式管理”的“良方”。
在本书的作者边东子眼中,同仁堂就是中国中医文化的宝藏,他说:“同仁堂的名字如雷贯耳,为她写史既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她的历史太厚重了,要从浩瀚的史料中找出有用的东西,并加以分析。但对史料我没有下定论,用开放式的写法来写同仁堂,我发现同仁堂是个'富矿',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此书写了两年多,反反复复地修改,才有了今天的作品。虽然两年多时间的采访与写作很辛苦,但有苦有乐,在写书当中使我对同仁堂的认识又加深了。同仁堂让我感动的是,企业提出的四个善待,即善待社会,善待每一位职工,善待投资者和善待合作伙伴,通过转岗不下岗的创新办法不就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吗”!在讲到同仁堂的药效时,边老师举例说,记得50年代流感大爆发时我感冒发烧,吃了同仁堂的银翘解毒片就好了。通过此次写书我感受的同仁堂不仅有药香,还有同仁堂的文化,特别是同仁堂人'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精神和职工的敬业精神以及同仁堂领导的低调都让人感动”。
翻开《国宝同仁堂》就能使人感到,大量史料讲述的不仅是同仁堂的普通故事,更是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史和同仁堂人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这就是同仁堂的文化。在外人眼里关于同仁堂沧桑经历的一切神秘,对于同仁堂的每一位职工来说,只是敬业与诚信的同仁堂精神在传承。确实,在书中您能感到,每一位同仁堂职工都为自己是同仁堂人而感到自豪,因为他们身上“流着同仁堂的血”,同仁堂的文化已经植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内心,所以爱岗敬业是每一个同仁堂人的自觉行动。许多职工说,在同仁堂你时刻能感受到百年文化的底蕴,融入同仁堂就能在浓浓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领略怎样与人为善,领略何谓同修仁德。当你走进大栅栏的同仁堂时有种家的感觉,因为“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是同仁堂人服务的起码要求。同仁堂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告诉我们不只是做好药和捐些钱,而是从事健康药业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同仁堂集团董事长殷顺海曾经说过,谁砸同仁堂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所以同仁堂的每一位职工都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每个人都意识到“340年的牌子不能砸在我手中,我们这一代只能增光”,只有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去体现同仁堂的品质与价值;所以同仁堂的所有产品从来没有回扣,而是以质量取胜,赢得回头客。同仁堂人的质量意识在即将迎来的“3.15”的活动中不也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吗!
同仁堂既有古老的传统,又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与时俱进,又在传承中创新,其文化的根基与发展的脚步和乐氏家族创建时的理念一脉相承。需要指出的是,同仁堂能发展壮大至今与她的团队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在同仁堂,领导善待职工,职工也善待企业,因为同仁堂为职工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成才的渠道,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师徒的传承不是来自学校,而是实践,拜师会让年轻人学到了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三百年同仁堂文化的传承,这就是同仁堂永葆青春的“秘方”和基业常青之所在。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老同仁堂人留下的千古一诺,在传承中发展是新同仁堂人的历史使命。如今的同仁堂,已经告别了前店后厂的作坊式药店,发展成为大型国有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如今的同仁堂,十大公司的十个平台为新时期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新的活力。
当夜晚华灯初上时,在大栅栏这条有着近600年历史古街的西边,红墙碧瓦的同仁堂映在彩灯之下,格外耀眼。古老的大栅栏可以作证:340岁的同仁堂依然年轻漂亮。
同仁堂未来发展目标
中医药老字号北京同仁堂(600085)(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进行大调整,将门店数量翻番达到2000家,并谋求渠道整合。
根据北京同仁堂刚刚公布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该公司计划将销售额从目前的10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将销售网点从当前的1100家激增至2000家。海外市场的覆盖区域将从目前的16个国家、地区扩展到30个,药店数量从目前的41家发展到100家。
未来北京同仁堂的销售终端由同仁堂商业主导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包括综合店、在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建立院中店、在大型超市商店设店中店。通过综合店和店中店,将把销售网点从中心城市逐渐覆盖到周边省会城市,最后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销售渠道方面,同仁堂将进行梳理整合,以三家子公司为主要销售平台,其他子公司的开店将被有条件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内部竞争。
目前,北京同仁堂在现代制药业、商业零售和医疗服务三大产业上已初具规模,并拥有包括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在内的十家子公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