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巴菲特“经济护城河”的另一种诠释
(2010-11-21 09:24: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文教育(读书旅行漫记) |
“稀缺”与“非稀缺”证券品种在近一年半的市场表现差异如此之大,究竟是市场的理性还是市场的非理性?我们发现,市场最终选择的“稀缺”证券品种大多带有如下特征:或是资源稀缺,或是品牌稀缺,或是技术稀缺。这种种稀缺的特征与巴菲特的“经济护城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难以复制。
巴菲特认定可口可乐、美国捷运、吉列等公司有宽阔的护城河,通过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可以收益超群。巴菲特并未具体解释怎样发现护城河,但他告诉投资者,经济护城河是企业能常年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与管理上的出类拔萃相比,护城河更依赖于手中抓到的底牌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出牌。
在近一年半的优势个股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金黄金、山东黄金以及包钢稀土属于资源型稀缺的典型代表。
“证券公司可以复制,未上市的券商也很多。钢铁公司也可以复制,当然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但包钢稀土你没法复制,在国内没有其他企业能够拥有资源。即使是稀土资源排名第二的山东微山,稀土资源量也只是占全国8%的比例,根本没法复制包钢稀土这样一个资源储量;而全球其他区域也不可能复制那么大资源量。”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魏先生如是说。
事实上,决定股价的因素很多。包钢稀土近期的上涨,直接催动因素更多的集中在稀土资源整合带来的产品定价权的提升。但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这种刺激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产品定价权以及稀土资源整合这些因素更类似巴菲特所说的企业“怎么出牌”的概念,但资源上的无法复制才是企业“抓到的底牌”。
与包钢稀土不同的是,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青岛啤酒等个股则是品牌型稀缺的代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云南白药。唐骏在投资云南白药时的逻辑实际上仍以“稀缺”为核心,在新华都以22亿入股云南白药时曾表示其投资的逻辑包括3条,一是与民生相关的产业;二是产业前三名;三是投资对象是国资控股。
云南白药的品牌稀缺,使其拥有强大的产品定价权,而其品牌完全无法复制。站在证券市场的供应量角度来思考,云南白药的证券供应量只能是那么多,再也无法增加。而对比生产普通治疗药物的公司,如果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技术投入,类似的公司是可以复制的,类似品质的证券也是可以复制的。至少在品牌上,云南白药构筑了一条强大的“经济护城河”。
技术型稀缺的情况则会比“资源型稀缺”和“品牌型稀缺”略微复杂。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技术壁垒是否具备足够高的门槛,因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仍在于“人”,技术型稀缺仍然要看其技术是否容易和有可能被复制。
同时,技术型稀缺往往具备“期间”概念,因此其持久性弱于“资源型稀缺”和“品牌型稀缺”。以近年来国内技术壁垒较高的两个行业——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和卫星制造、应用技术来分析,其典型的代表分别为海油工程和中国卫星。同样以1664点反弹至今的涨幅来看,海油工程期间累计下跌4%,而中国卫星同期涨幅为200%。
出现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技术型稀缺的演变或许是其股价运行背后的真实逻辑。作为中海油的控股子公司,海油工程介入的海洋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在2008年以前具有唯一性,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与之同业务的公司,且非上市企业中也没有同样规模和技术的公司,相当大的原因在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投入和技术研发要求极高。但在2008年后,中集集团通过控股烟台来福士公司介入这一领域,依据中集集团原有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仍然很快地突破了技术壁垒。而中国船舶旗下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更是在快速介入这一领域后造出了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在这样一种行业格局的变化中,海油工程也丧失了其技术型稀缺的特征。
而同期中国卫星的表现则远远好于海油工程。在卫星研制、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地面综合应用系统集成等方面,中国卫星在A市仍具唯一性,这种技术型稀缺使其在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被复制的可能,二级市场上也缺少同质证券的供应量。(作者系《股市动态分析》专栏作者)
巴菲特认定可口可乐、美国捷运、吉列等公司有宽阔的护城河,通过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可以收益超群。巴菲特并未具体解释怎样发现护城河,但他告诉投资者,经济护城河是企业能常年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与管理上的出类拔萃相比,护城河更依赖于手中抓到的底牌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出牌。
在近一年半的优势个股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金黄金、山东黄金以及包钢稀土属于资源型稀缺的典型代表。
“证券公司可以复制,未上市的券商也很多。钢铁公司也可以复制,当然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但包钢稀土你没法复制,在国内没有其他企业能够拥有资源。即使是稀土资源排名第二的山东微山,稀土资源量也只是占全国8%的比例,根本没法复制包钢稀土这样一个资源储量;而全球其他区域也不可能复制那么大资源量。”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魏先生如是说。
事实上,决定股价的因素很多。包钢稀土近期的上涨,直接催动因素更多的集中在稀土资源整合带来的产品定价权的提升。但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这种刺激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产品定价权以及稀土资源整合这些因素更类似巴菲特所说的企业“怎么出牌”的概念,但资源上的无法复制才是企业“抓到的底牌”。
与包钢稀土不同的是,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青岛啤酒等个股则是品牌型稀缺的代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云南白药。唐骏在投资云南白药时的逻辑实际上仍以“稀缺”为核心,在新华都以22亿入股云南白药时曾表示其投资的逻辑包括3条,一是与民生相关的产业;二是产业前三名;三是投资对象是国资控股。
云南白药的品牌稀缺,使其拥有强大的产品定价权,而其品牌完全无法复制。站在证券市场的供应量角度来思考,云南白药的证券供应量只能是那么多,再也无法增加。而对比生产普通治疗药物的公司,如果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技术投入,类似的公司是可以复制的,类似品质的证券也是可以复制的。至少在品牌上,云南白药构筑了一条强大的“经济护城河”。
技术型稀缺的情况则会比“资源型稀缺”和“品牌型稀缺”略微复杂。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技术壁垒是否具备足够高的门槛,因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仍在于“人”,技术型稀缺仍然要看其技术是否容易和有可能被复制。
同时,技术型稀缺往往具备“期间”概念,因此其持久性弱于“资源型稀缺”和“品牌型稀缺”。以近年来国内技术壁垒较高的两个行业——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和卫星制造、应用技术来分析,其典型的代表分别为海油工程和中国卫星。同样以1664点反弹至今的涨幅来看,海油工程期间累计下跌4%,而中国卫星同期涨幅为200%。
出现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技术型稀缺的演变或许是其股价运行背后的真实逻辑。作为中海油的控股子公司,海油工程介入的海洋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在2008年以前具有唯一性,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与之同业务的公司,且非上市企业中也没有同样规模和技术的公司,相当大的原因在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投入和技术研发要求极高。但在2008年后,中集集团通过控股烟台来福士公司介入这一领域,依据中集集团原有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仍然很快地突破了技术壁垒。而中国船舶旗下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更是在快速介入这一领域后造出了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在这样一种行业格局的变化中,海油工程也丧失了其技术型稀缺的特征。
而同期中国卫星的表现则远远好于海油工程。在卫星研制、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地面综合应用系统集成等方面,中国卫星在A市仍具唯一性,这种技术型稀缺使其在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被复制的可能,二级市场上也缺少同质证券的供应量。(作者系《股市动态分析》专栏作者)
前一篇:读书笔记:巴菲特的护城河
后一篇:步长制药:文化+学术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