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稿:品读纳兰名篇《长相思》
(2014-11-17 08:30:23)
标签:
育儿校园广播纳兰性德 |
分类: 学校那些事儿 |
佳作欣赏广播稿
2014年10月29日
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
甲:今天,我们与圣贤为友,今天,我们与经典同行。
乙: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佳作欣赏》,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学有德人,立君子品。我是六年五班的张超。
甲:我们从小到大背过很多思乡的诗词,下面我来说上句,看哪位同学能接出来下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甲: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甲:纳兰是金代女真人的姓氏之一,纳兰性德,他姓纳兰,名字是性德,古时候,人的名字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姓,二是名,三是字。纳兰性德的字叫容若,你可以称呼他为纳兰性德,也可以叫他纳兰容若。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当时的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可以说他是正宗的皇亲国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之情?他的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
乙:正黄旗,就说明旗帜的颜色是纯黄的,由皇帝亲自统领。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是最尊贵的!
甲:提起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宋朝,但“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纳兰性德虽是帝王身边的臣子,但却向往平淡生活。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乙: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长相思·山一程》请老师为我们朗读,同学们注意倾听。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àn)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àn)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甲:这首词很短,聪明的同学这节课肯定就能背诵下来,对吧?下面我们来看看词的意思。第一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愈走离家乡愈远,就越是想念。
请同学们跟着我读一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乙:第二行: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这行词的意思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离家之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请同学们跟着我读一遍——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甲: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完完整地读一遍——
乙:请欣赏由这首古诗改编的歌曲。
乙: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