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播稿:小令中的天籁《天净沙.秋思》

(2013-05-21 00:00:00)
标签:

育儿

校园

广播稿

天净沙

马致远

分类: 学校那些事儿

佳作欣赏广播稿

2013年5月22日

    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

    甲:今天,我们与圣贤为友,今天,我们与经典同行。

    乙: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佳作欣赏》,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学有德人,立君子品。我是五年三班的胡佳雯。

    甲:上次的《佳作欣赏》我们背诵了李延年的《佳人歌》,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年四班的李红林为我们朗诵。

    乙: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佳人歌》李延年,预备——齐!

    甲: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今天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被称为“小令中的天籁”的《天净沙.秋思》。

    乙:“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甲: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诵,注意生字的读音。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乙: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古道,是他的行走的道路;瘦马,是他所骑之物;而西风,也正嗖嗖地吹在他的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甲:让我们一句一句来细细品读。

    枯藤老树昏鸦,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乙: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甲: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乙:让我们完整地把这首元曲读一读。枯藤老树昏鸦,预备——起!

    甲: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昏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由《天净沙.秋思》改编的歌曲。

    甲: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难怪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乙: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甲: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收听,下周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