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oot.ci123.com/images/pic/1014/1a2bdfec880a22077f9c52c2fa58ad2e.png
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
甲:今天,我们与圣贤为友,今天,我们与经典同行。
乙: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佳作欣赏》,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学有德人,立君子品。我是六年五班的杨一波。
甲:上次的《佳作欣赏》我们背诵了《今日歌》和《明日歌》,今天老师请来了三年四班的宋雨欣和尚泓霖同学为我们背诵。
甲:在中国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皇帝,他没有治国之才,贪图享乐,然而却有非凡的艺术天赋,书法、绘画、音乐是样样精通,尤其是填词,开婉约词派先河,被后人称为“词帝”。
乙:然而这位词帝,后半生的生活可谓是悲惨,不但国家被北宋灭掉,自己被俘虏到汴京,而且竟因为一首词,遭来了杀身之祸。
甲:那是公元978年,李煜降宋的第三年,又到了七月七日,这一天既是乞巧节,也是李煜的生日,回想在江南的生活,群臣贺寿,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冷清清的与小周后夫妻二人,比囚犯只少了脚镣手铐,李煜无比伤感,填了两首词,填完后,李煜让小周后唱出来,小周后轻启朱唇,歌声哀怨,令人闻之心碎,李煜填的这两首曲,一首是《忆江南》,另一首就是传诵千古的《虞美人》。作为李煜最为人所称道的名篇《虞美人》使李煜跃上了词艺术的巅峰。《虞美人》是李煜亡国之后的泣血之作,这首词有怎样的艺术成就,又给李煜带来了怎样的灾祸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虞美人》。
乙: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甲:这是词的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经历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春华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解?因为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这短短四句词,不但力透纸背,而且在结构上颇具匠心,几度运用两相对比,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一二两句的“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往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乙:雕栏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甲:这是词的下阕: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无穷无尽。
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做结尾,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乙:李煜填词、小周后吟唱一事,早有人飞报宋太宗,太宗认为后主不忘故国之思,有什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便以牵机毒酒,赐李后主喝下,于是一代词帝就此魂飞天外,
甲:《虞美人》作为李煜最后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精妙的结构,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词虽短小,回味无穷。让我们跟着杨一波同学再读一遍。
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甲: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
乙: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虞美人》
甲: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乙: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收听,下周再见!
儿子的最新习作:
运动爸与宅女妈
校园泼水节
踏春方特游
班级八卦阵
“伤不起”的爸与妈
你让我怎样夸你?
搞怪的同学录
我家的变脸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