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oot.ci123.com/images/pic/1014/1a2bdfec880a22077f9c52c2fa58ad2e.png
和儿子一起修改博文时他问我:为什么这样的诗叫“打油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竟然一下子无语了,是呢?为啥叫打油诗?这是为什么呢?有了问题赶紧解决,上网搜搜资料,学点新知识。
打油诗的由来
唐朝时南阳有一读书人(也有称他为卖油郎的),姓张名打油。此人不仅很会吟诗作赋,而且特别喜欢民间文艺,常将他收集到的丰富俗语俚曲,运用到自己的诗词创作中去,写出了不少通俗、风趣的作品。有一年冬天,张打油出游经过某县衙,一时兴起,便进去参观,并在刚刚落成的洁白墙壁上写了一首诗,用当今的话说,内容十分搞笑:“六出纷纷降九霄,恰如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衙役报上来后,县太爷大怒,命缉拿涂鸦者。衙役们经明查暗访,确定是张打油所为,于是不容分说,一条锁链把他拘到县衙。在公堂上,县太爷厉声责问张打油为何在县衙乱画。张打油从容答道:“我张打油,但知吟诗作文,从不胡写乱画。”县太爷听了,便以当时南阳城被叛军围困,守将请求朝廷发兵解救为题,叫张打油写诗。张打油稍加思索便随口吟出:“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县太爷一听,忍不住大笑起来,将张打油无罪释放。有此波折,张打油之名传遍四方。
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有时还暗含讥嘲的诗作称为“打油诗”了。
打油诗的特点
通俗易懂
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玩深沉象牙塔,不玩生僻典故、题材和用字。
诙谐有趣
写诗要有个趣味,雅人有雅趣,俗人有俗趣,打油诗就是标准的俗趣。有趣,俗趣,是打油诗的顽强生命。
朗朗上口
文白词简,合辙压韵。
精短好记
打油诗不能太长,不能玩意识流和蒙太奇,要符合老百姓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使打油诗一看就懂,一读就笑,一念就会背——简单地说,打油诗是顺口溜,是白话,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嘴里卡卡作响滋滋喷香的南瓜子或者葵花子。
宋代打油诗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打油诗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儿子写在博文《班级趣事多
老师几多愁》里的打油诗:
班级趣事多又多,
嘻嘻哈哈说一说,
同学组团气老师,
老师气得欲发飙,
无可奈何掐着腰,
只得唉声加叹气,
知否?知否?
老师心中几多愁。
儿子的最新习作:
写在《笑傲江湖》里的精灵故事
写在《笑傲江湖》里的家乡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