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12ms.com/mswsign/mswsign.asp?mswid=10237
1月18日,带着儿子、老爸、老妈和一帮好友去三亚游玩了10天。临出发前和儿子约定每天要写一篇游记,小子嘴上答应好好的也像模像样地在包包里装了一个日记本,可到了那就变卦了,不是借口太累就是借口太困,10天下来只写了一篇(质量还不高)。
旅游结束了,借口也用完了,寒假里老师留的20篇日记,也得开始写了。像往常一样,儿子溜溜达达地来到我身边,讨好似的搂着我的脖子,贴着我的脸,讪笑着说:妈妈,你说我这“杨一波游记”该写点啥呢?
那你告诉妈妈,什么是“游记”?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我也是有备而来
游记就是告诉别人什么时间我去哪玩了,我在那里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怎么样呗!
说得不错!这就是游记。把你说的这几点都写出来就可以啦!
就这么简单?
对啊,就这么简单。但这只能说是写出来了,要想写好,还得讲技巧!
那你快点告诉我啊?
你先自己说说看!
我觉得应该在文章的开头介绍一下这个景区的具体位置,和我去游玩的时间。记不清楚的地方我就上网找或者是去看看景区的门票。
说得好啊!这就叫“查找资料法”。
然后啊,我去看看照片,回忆回忆哪些地方我最难忘,我就详详细细地写,其他的一笔带过。
这就叫——“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还有吗?
小子在我的鼓励下,兴趣很浓,歪着小脑袋仔细地想起来……
妈妈告诉你,有一种方法叫“引用法”。你想一想,可以引用些什么呢?我提示你啊,“中国的三亚,世界的博鳌”这句话我是从哪引用来的?
是广告语,导游阿姨也说过的。
对啊,那我就可以把这句话放在游记的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啊!你再想想,还有吗?
我想起来了,在玉带滩上,我看见波浪翻滚,我可以引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万泉河上坐船,我还可以引用你当时唱的那首歌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我和小子竟然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对呀!你小子说得好啊!在写博鳌的时候,你还可以引用博鳌的传说故事呢!你瞧瞧,如果把这些都用上,你的文章得多生动啊!我们来总结一下,引用的内容可以是“广告语、古诗词、歌曲、传说故事”等。
小子听了我的话兴奋得小脸通红,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小模样。
还有一点也一定要注意,写游记一定要有主线,不能东一句西一句的。要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景点与景点之间要有过渡句,这样看起来才连贯。
小子听了我的话连连点头,可还没过几分钟,新的问题就来了:妈妈,那你说南山寺咋写啊?也没有传说,我在里面也没玩什么?
哦,这是个问题。那你告诉妈妈,南山寺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海上观音特别高,特别壮观,!南山寺植物很多,很漂亮!
是啊,但是没去过的人只听你说高、壮观、漂亮,他能体会得到吗?
不能啊!小子摇摇头。
那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没去过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对啊!我可以写一写观音有多高,她是什么样子的,我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对啦!小子高兴得拍了一下床接着说:我还可以在文章里加上一些照片。
这也是一种好方法——数据说明法和图文并茂法。
其实游记的种类很多,我搂着他娓娓道来:有记叙型,抒情型,写景型,说理型……你还小,等你长大了,自己慢慢去领悟吧!
看着听得入了神的小子,我拍了拍他的屁股,轻声说:我说小小徐霞客啊,脑子是不是有点乱啊?赶紧从头捋一捋思路去吧!
小子忽的挺直了腰板儿,用小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屁股,嘴里喊着:驾,驾……冲着书房欢快地跑去。
我在后面不放心地又加上了一句——别忘了用上修辞方法,什么比喻啊,拟人啊,要是能写排比就更好啦……

三亚游记——
我爱坐飞机
畅游黎苗风情槟榔谷(发表在2月4日华商晨报)
走进佛教圣地南山寺
博鳌玉带滩一日游
充满童趣的南湾猴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