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12ms.com/mswsign/mswsign.asp?mswid=10237
清楚地记得,2000年9月的一天我与一名学生(三年级)在教室里聊天,她很认真地告诉我,如果老师能让她把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展览,就是让她自己花钱打印她也愿意……
孩子的无心话语,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下定决心,要把学生每学期的作文整理印刷成册,人手一本。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他们表示支持但也替我担忧:虽然这是一件很有创意的好事,但短期内是见不到成效的,何况当时的我对电脑是一窍不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一件事不值得!
好胜的我没有被吓到反而激发了斗志,编《习作集》不但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也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份成长的记忆,并且这段回忆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越显珍贵!
这个班级我带了4年,一共打印整理学生习作近35万字,望着一本本《习作集》由粗糙慢慢走向精致,我和学生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三年级时孩子们刚学写作文,每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我一个字一句话教出来的,固定的模式,大同小异的内容,说是“千篇一律”是一点也不夸张!就因为他用了一个好词,就因为他仿写出一个好句子,文章就能入习作集,就能展览在教室的墙壁上,就能被装订成册,印成书!当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豆腐块”变成铅字时那灿烂的笑容我至今还记得,那时每节下课都会有学生去读作文,数一数谁的习作入选的最多!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整提高!
4年后,当学生们毕业时他们的习作各具特色,个性十足,同一个题材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风趣幽默的语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这个老师都常常自愧不如!我们的《习作集》也由当初薄薄的十几页变成了厚厚的几十页。最后一个学期,我把孩子们4年里的习作汇编在一册里,起名为《光阴的故事》。
毕业后孩子们回来告诉我说,我们班在中学里担任职务最多的竟然是语文课代表,他们还说《习作集》承载着他们对小学的所有回忆!想我想同学们的时候就会翻开看看……
多一把尺子就能多量出一个好学生,也许你的孩子就在你的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一声不经意的夸奖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的《习作集》
(上面的两本是2005年任教班级的作文集,下面的两本是2000——2004年任教班级学生的作文集中的两本)

我给学生们的毕业留言

三年级时的作文字数少内容雷同,但这样我们也认为是好文章,学生们自己画的插图

六年级时写的作文,内容生动,丰富,字数就不用说啦

毕业的学生给学弟学妹们写的寄语

儿子的最新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