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 第六章 指标、量表和分类法
(2009-05-08 11:36:33)
标签:
学习资料指标量表分类法杂谈 |
分类: 社会研究方法 |
第6章 指标、量表和分类法
一、指标和量表
1、比较
1相同点:
都是对变量的定序测量,即根据具体变量(如信仰虞城度、疏离性、社会经济地位、偏见或智商等)的分析单位进行排序。
都是变量的复合测量,即基于一项以上资料的测量。
2区别
指标往往通过单个属性的分值累积来建立。
量表的建立则是通过对问题的不同反映模式富裕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反映变量变异程度的强弱
一般而言,量表优于指标,因为量表能测量变量的强弱程度
二、指标的构建
二元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测量受访者对美国参与联合国活动的支持程度,指标一可能是:“你认为美国对于联合国财政上的支持是:□过高、□正好、□太低”;指标二可能是:美国是否应该派军队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非常同意,□大部分同意、□大部分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赞成军事支持的人对财政支持的人,会比不赞成军事的人对财政支持要高得多。
多元关系:
第三步:指标赋值
第一个决策,确定指标分值的范围。指标优于项目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它可以测量变量的变异程度,(1)指标应该有一个范围;(2)指标范围内没一点应该有足够样本数。因此,必须才冲突中需求妥协。
第二个决策,就是给每一个回答选项赋值。首先要确定给每一个回答选项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权重,一般使用相同的权重。其次,赋值方法的选择一定是协调各种要求的结果。如医学教员调查,工作满意度调查。
第四步:处理缺陷资料
首先,踢出。样本量少时,建立指标和分析资料时可以踢出这些资料。
其次,根据既有的回答来处理。
第三,仔细分析。
第四,处理保守之间的关系。取平均值、随机抽样、用观察之的比例值来取代。
第五步:指标的鉴定
1项目分析(内在鉴定)
2外在鉴定
三、量表的构建
1、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用于判断人们进入其他类型的社会关系的医院的一种测量技术。它的畅想在于能够在不丢失原始信息的同时汇总多个不连续的回答。如对不同人的亲近程度。其逻辑是,受访者一旦反对某个项目,则对比该项目更困难的项目也会持反对态度。说明了量表作为资料压缩工具的经济性。
2、瑟斯东量表:一种复合测量,根据“裁判”对变量的指标所给出的权重来建构。选取一定数量的裁判对变量的强度仅此赋值,并选出共识最多的项目,踢出没有共识的项目。如果运用得当,具有同社会距离量表一样的经济性。但使用频率不高,原因是耗时耗精力——项目的确定需要10-15个裁判进行打分;裁判需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3、李克特量表:它试图通过在问卷调查中使用标准化的回答分类类提高社会研究中的测量层次,并以此来决定不同项目的相对强度。利用诸如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这类的回答分类。现在主要用于问卷设计。
4、语义差异:受访者被要求根据两个相反意义的形容词来评价某事的一种问卷格式。其中会用到一些限定词来连接这两个形容词,比如十分、有些、都不等。
5、哥特曼量表:用于总结多个不连续的观察的一种复合测量,它代表了一些更加概括的变量。建立哥特曼量表的步骤和建立指标的前几步基本相同。逻辑基础是,受访者只要支持某个较强的变量指标,就一定会支持较弱的变量指标。
四、分类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