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马兰奇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次摇头

(2008-07-13 16:19:42)
标签:

奥运

社会心理

杂谈

分类: 时评

萨马兰奇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次摇头

                      

 

               萨马兰奇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次摇头

 

                1988917,汉城奥运会开幕式,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竞赛场上,韩国人热心的看点实在太多了。但田径比赛,不少人并不感兴趣。特别是田径赛场上的第一天比赛,韩国人几乎没有夺金点,想去看比赛的人很少。恰巧,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却非常看重这里的赛事。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场内观众稀稀拉拉,空座连片,萨翁见此情景,不自由主的连连摇头

 

                       

             http://images.beijing-2008.org/20070503/Img214046221.jpg      

                    1988年10月2日,汉城奥运会闭幕式的天空烟火耀眼

 

    萨翁的举动让陪同的韩国官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办好奥运会,汉城奥运会组委会立即向汉城市民们发出紧急号召。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的田径场一改昔日场面,观众爆满,秩序井然,虽然仍能看出有些观众提不起兴致也不甚懂得其中奥迷,但大家还是坐在那里礼貌地给各国运动员鼓掌助威。

 

 

                      萨马兰奇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次摇头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吉祥物虎多利(Hodori)

 

  

    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反映敏捷,汉城的市民更值得尊敬。这里起码有四点让人深思。

 

    一是没有夺金点的项目怎么看,东道主应有什么样的心态面对?

    二是如果国际奥委会官员、外国首脑及其他到来的外宾、对举办国提出批评,东道主怎么对待?

    三是遇到特殊情况,主办国政府提出紧急号召,举办城市的市民怎么应对?

    四是市民应政府要求到了现场,自己对运动项目没有什么兴趣,自己怎么办?

   

    据事后媒体报导,“汉城奥运会期间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在当时是世界新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汉城奥运会的口号是“世界走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这一年,15740名记者来到汉城采访,其数量远远超过了运动员人数。85个国家的160家电视台转播了奥运会实况,转播时间总计9200小时。

   

    奥运会期间举办城市的一举一动,如在玻璃箱子里一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全世界人们的眼皮底下。

   

    韩国人不管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被如此集中地展现,可谓是千载难逢。政府和市民们的表现,似乎他们是懂得的,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让自己的民族出尽了风头,赢得了世界。

   

    追寻到申奥成功的8年前,也就是在1980年德国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4次会议上,韩国汉城击败日本名古屋获得主办权。当时,不少人问,韩国?在非洲,还是在南美洲?

   

    确实,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前,在世界地图上,韩国似乎只是个很少被人发现的一个小国,韩国制造,也只是“粗质廉价”的代名词。

    

    16的奇迹,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萨马兰奇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一次摇头

                               汉城奥运会海报--火炬手奔跑在五环下

 

    以汉城奥运会为起点,韩国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腾飞,跨越了通常一个国家发展必经的原始积累,完成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过渡。东南亚金融危机,韩国的普通百姓将自己的金银财产捐给国家,摆出与国家同进退的姿态。也许,这不完全属于奥运会,但奥运会象一支催化剂,让一个民族发现了自己,从而也开始改变自己弱势的性格。

   

    离正式举办北京奥运会已经为时不多了,汉城奥运会上发生的那些事情,我们可能也会碰到。汉城政府和市民的那些处事态度,是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