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贪官都是大孝子?

(2007-07-05 14:55:29)
标签:

反贪、心理

分类: 心理

(用人中的心理学二十八)

 

 

贪官都是大孝子?

 

    上周我写了一篇题为《反父母人格与人才竞争》的博客文章,(http://blog.sina.com.cn/u/4c16df1a01000ahq),本意是从我亲历的国际用人案例,提供给我们的父母、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目前国际用人倾向,通过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培养孩子正确的“权威”、“顺从”意识和“意志力”,提高年轻一代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文章引起不少网友对公务员队伍“孝道”的关注。特别是围绕传统“孝道”作了不少跟贴。其中有些网友觉得,现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尽“孝”无不最终以金钱来衡量,没有钱谈不上“孝”。说贪官现在有钱,所以贪官有钱尽孝,甚至说,贪官都是大孝子。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人类社会还没有进入“按需分配”的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都需要用钱。赡养父母,尊老敬贤,都需要一定的钱。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离开了物质利益空谈精神是行不通的。但一个人对钱的拥有是无至境的,所以,尊老也好,孝顺也好,并不是只以钱或物质的绝对数来确定的。更多的是一种出自内心以感恩和责任的"良心"来决定的,是以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条件与所尽的努力来决定的,自古以来贫困家庭多孝子。人又是社会的人,人还有精神需求。所以,尊老光有物质帮助、缺少精神关爱也很难符合现代人的需要,而且现实社会也存在许多缺失的倾向。所以我觉得,对一般人来说,父母的生活与自己差不多,从精神上能想着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够舒心地生活,就是对他们的孝敬。当然条件好一些可以多关心照顾一点,关爱越多、越深,应该说孝敬得更好一些。
   贪官有钱,贪官有孝敬父母的物质条件,贪官中的有些人,也确实给父母不少的东西,所以往往给人有一种贪官是孝子的感觉。但我认为,贪官不管给他父母怎么的关心,提供多少物质的帮助,都成不了孝子。
   即使是我国传统的孝道思想,尽孝也并不是光给父母送东西。一是赡养,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满足他们衣食住行的需要;二是“不辱”,听父母劝诫,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丢人显眼,别让父母担惊受怕;三是“显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很明显,一个贪官,他的钱来路不明,他的父母看了,用了心里会踏实吗?可能人们不会忘记前几年被处以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青的老母亲说的话,老人家事后哭着对人说,儿子做了官,回来看我,拿那么多的东西,逢年过节当地也有人送来东西,我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我也用不着那些东西,这些东西天天让我提着心吊着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这一天终于出现了。胡长清从主观上也许真的希望让老母亲生活得好一些,开心一些,但结果正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长清孝顺吗,他让老母亲省心了吗?暂不说钱的来路如何,尽孝尽到让老母亲生活在"提心吊胆"和哭哭啼啼之中,能是孝子吗?人们大可不必眼羡这样的孝子,更不要为了当这样的“孝子”而去当贪官。。
    其实,一个人如果真能平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时候,不管动用何种方式,获取了社会和他人的不义之财、不法之财,不但不可能真正给家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相反,都是在拿自己、家庭的平安、幸福作赌注,即使是一时得到了某种满足感与快乐感,但从短暂的一生来看,不仅仅是拿自己身家性命,更多是置全家人的平安、幸福于不顾,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家人推进一个长久地处于惊恐、不安等复杂的漩涡之中。再狡诈的贪官,他首先是一个人,他改变不了人最基本的心理存在规律。只要他做了对不起人民的事情,特别是违法违纪、伤天害理的事情以后,不可能没有反映,侥幸心理和恐惧心理会交替伴随他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东奔西窜的逃犯,往往在真正被抓住的那一刻会突然定下心来,而且常常也是他真正能睡着觉的开始,因为再也不需要提心吊胆地防止被人抓走的防范。贪官即使没有败露,生活也是不会安宁的,一有风吹草动就睡不着觉。有的人贪的时候只想得得不多,真贪到手里以后,比身上梆着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还难受。千万不要以为,警察没有抓走的小偷就不是小偷?
   孝敬父母,主要是要有一颗平静、善良的心。今天的父母一般都有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更多地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顺达、平安,当然多点出息,能做大事更好,但绝不会指望孩子去谋取非法利益来孝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