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中的心理学系列 二十三
(看系列点击个人首页)
父亲的命换了儿子的命?
五一期间,抽空去看望了一位两年前因肺癌去世的朋友家人。朋友生前颇有才华,性格又好,对他的英年早逝大家都倍感悲切。谈说之间,他夫人非常自责地说,“他得这病与我也有关系,他生前别无爱好,就是爱抽烟,我是清清楚楚的,但就是不太介意,也没真正劝导过他,有病了开始在意,但已经为时已晚,想起来也真有点后悔”。她又说,“他去世以后,儿子的烟倒真的戒掉了,儿子很小就拿他爸的烟抽,学习成绩还行,我们也不太管他。他爸死了,我怎么也不让他再抽了,现在终于把烟给戒了,但愿能用他父亲的教训,一条命换一条命。
朋友夫人的这段话,说起来并不严谨,多少也有点夸张,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得肺癌的人不见得都抽烟,抽烟的人也不见得都会得肺癌。父亲抽烟得肺癌去世,儿子戒烟是否一定不得肺癌,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不管在逻辑上怎么不严襟。既然家庭长辈中有人发生有害病史,后辈重视总是明智之举。即使长辈没有得肺癌,能戒烟也总是好的。因为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中,吸烟与人类健康、特别对心肺安全有巨大的损害作用。
据资料显示,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及消费国,吸烟人数3.5亿,占全球烟民总数的1/3,而90%的吸烟者是在青少年时期吸烟开始的。因此,青少年是我国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
对控烟工作,特别对未成年人的禁烟教育,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从学校、家庭以至全社会,也都做了许多工作。但从以上数据表示,结果仍让人忧虑。
国人的抽烟问题如此难以控制,除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以外,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原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吸烟,主要是受审美心理与交际心理中的部份有偏误的观念和响产生的。吸烟远远超出烟自身的作用,是一种人们对吸烟害缺少认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不良习惯。
青少年吸烟最大的诱惑是审美心理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到,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发生了变化,不管男孩、女孩,都不知不觉地关注起自己的形象。女孩更多关注衣着打扮,男孩更多关注举止行为。女孩更多关注外表的美丽,男孩子更多关注行为帅、酷。而今天在很大一部分孩子形成的帅、酷的概念里,抽烟是很典型的内容。有男孩子说,“男人不抽烟比女人长胡子还难看”。显然,他们自以为的男人的魅力、风度,什么酷比、帅呆的形象,都与抽烟相关联。可惜的是,这种不良习惯,又往往被同时期的少女所接受,就更强化并刺激了一些少男为取悦少女而抽烟的心理冲动。其实,人一开始抽烟的时候,生理性感觉并不好,苦涩、呛人,并不好受,更多的只是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感,有时只是一种随意的玩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与人见面,先递上一根烟,视为是一种客气、一种礼节。民间说,“烟酒不分家”,不分彼此,谁的都可以抽。反过来,只要抽了别人的烟,就会与哥们、朋友、自家人的心理感受,减少心理空间距离。如果路遇警察或其他检查,你递一根烟给检查人员,对方不接受,明显表示各归各的心理状态,被检查人往往忐忑不安;但一旦对方接过一枝烟,双方本来互不搭界的心理空间马上开始接近,心理一下踏实许多。也就有了“抽烟的人好办事”的说法。意寓“有某种嗜好的人容易被人拉拢”,也寓意“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豪爽”。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某些腐败现象,能从香烟打开缺口,也正是顺应了这种社会心理的特点。
我们不难看出,习俗的社会心理实际上已经把烟的部份功能作为人与人的交际工具,而且经过长期沉淀,被众多人群所接受,成为一种观念,一种习惯、一种使用价值.为此能不断延续存在,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还会发展。了解这一些,对控烟工作的艰巨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引起青少年吸烟的具体心理动因,就个体原因来说,可能还有好奇、从众、模仿、显摆心理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只要家庭与学校等及时注意,一般的孩子后来不会上瘾。真正上瘾的往往是成人们不大注意,特别是父母自己是烟民、或是问题家庭的孩子。所以,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吸烟问题,也要分累指导,因人而异。
还应该注意的是,现在中国抽烟的成人基数很大,为此,在一定的时间内未成年人抽烟的概率也不会太小。要减少成人中的烟民,只有从儿童抓起,现在抓好了,几十年后全社会的烟民才可能减下来,否则仍是一句空话。但抓好未成年人的抽烟问题,还必须抓好成年人的戒烟问题,只有成年人抽烟的比重小了,未成年人抽烟的比例也才能真正减少。因为,成人是未成年人活的教材呀!
正确看待控烟、禁烟问题,首先一定要认识到,中国吸烟的社会心理是在科学不发达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真正认识到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时期很短,但形成的心理习惯和文化观念已经沉淀很深,人们很难取掉,但这种习惯、这种心理,与科学是背反的,对人类是有害的。而直接受害者是吸烟者自身,危及家人、后代、以及身边的不吸烟人群。为此,人们的意识应该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进步,否则只会付出更多更长时期代价。我们不必重复我开头讲的的故事,千万别等家里人得了癌症的时候才想起戒烟。
有人认为,烟草生产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所以吸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指望通过自己的国民吸烟来增加收入,因为那一个国家都知道,国民吸烟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烟草的收入。因吸烟引发的医疗、疾病、事故、死亡的经济、社会代价是多少?何况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要为人民身体健康负责任。中国还有5.4亿的被动吸烟受害者,15岁以下儿童1.8亿人。而被动吸烟中,每年要死亡1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吸烟者还旷日持久地在做着伤及他人健康的事情,这又是一笔多大的物质与道义上的开支。
解决控烟、戒烟问题,重要的是要有政府通过建设一套由法律、经济、舆论等方面形成的社会控制烟机制,有力地改变人们现有的落后观念,改变原有在吸烟方面形成的不良习惯,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和审美心理.
未成年的孩子们,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健康,为了你的未来,为了你未来爱你的人和你们的孩子,远远的离开烟草吧!成年人们,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未来,也尽早远离烟草吧!
写于中缅边境瑞丽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