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传统代理模式已是穷途末路

标签:
家电“”代理制“”变革“ |
http://s8/mw690/001ooejszy6YcJZ3KeP67&690
国内家电市场进入低迷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实,笔者早在7月底就曾撰文分析过,国内家电市场将进入平稳发展期。这主要是国内家电产业和市场,经过近30多年的普及,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未来市场将会在近几年市场容量均值上下波动,大幅度的增长与下滑都不会出现,这与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也是不谋而合。
能够看到和理解这一背景的存在,再来看当前市场出现的空窗期也好,还是经销商体系的动荡也好,就能够较为理性和深刻。也就会把心态放得更为平和,从而客观、理智的去对待当前的局面。
新常态特点不可忽视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宏观数据,CPI同比上涨仅有1.6%,低于市场预期;PPI同比下滑5.9%,呈现继续疲弱。宏观数据说明的是大势,说明支撑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的基础已经不再。
而家电产品作为居民的主要消费品,特别是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作为耐用消费品,大面积普及已经完成。目前,已经进入到更新需求阶段。更新需求的特点就是相对平稳,不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态势。这就是,所谓的家电业的新常态。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一新常态的来临,还在以过去高增长时期的思维主导目前的业务,不仅实施的难度非常大,还或将是灾难性的,甚至会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比方说,市场容量已经触及到天花板,而行业格局已经相对恒定,你还是要按照原来每年增长多少来下指标,来考核业务体系。不仅指标难以下下去,即就是下下去了,也是难以完成,而越考核越闹心。最终把自己的心态完全打乱,也把自己的营销体系彻底搞乱。
不要说新常态那是政府的说辞,是政治术语。其实不然,经济增长都会遇到调整,而在这一体系下的家电产业就能置之度外吗?因此,一定要看清当前的家电产业形形势,遇到调整绝不可以硬着头皮乱闯。
空窗期符合市场规律
具体聚焦到当前的空窗期,也应该客观理性的去分析。要看到空窗期是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就必须认真的去研究,去对待。不要一听空窗期,就无形中生出悲观的情绪,这样还怎样理性操作市场呢?
回观20年前,空调刚进入国内市场,那个时候的空调市场操作,与现在截然不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淡旺季分明。旺季不仅销售火爆,安装更是成为瓶颈。甚至出现过有的品牌买了飞机票往热销市场支援安装工。但进入到9月份之后,基本上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市场人员不论是销售端的还是售后端的,都安排去旅游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个时候家电市场还不成熟,正处于普及的爆发时期。经过国内家电人的努力,以淡季打款旺季销售这样的类资本运作的方式,把空调这样一个季节性很强的产品,运作到淡旺季的差别越来越小。
可是要知道,淡旺季差别越来越小,并不是没有了差别,这才是当前市场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当整体经济形势不错时,认为造势可以掩盖自然走势,一旦整体经济环境变化,自然规律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当前的市场空窗期,就是自然规律的流露。
策略上体现张弛有度
既然了解到当前市场进入到相对低迷时期,我们做市场就一定能要尊重市场规律法则,做到顺势而为,对市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张弛有度,才是真正的市场高手。
就以家电业渠道失控来说,笔者认为这是家电产业进入到新时期必定会遇到的问题。所谓的家电渠道失控,看起来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其实不然,这应该是渠道变革的阵痛,也只有经过这种阵痛,才会有新的格局出现。
理由在于,以往的代理制体制似乎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代理制曾经在家电普及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不可抹杀。但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不仅信息的不对称已经被逐步打破,渠道扁平化已经是一种趋势。特别是线上渠道的崛起,使得代理商最后墙角也面临被挖。
由此可见,再坚持大的类似省、市级代理,已经是一条不归路。渠道的扁平化才是变革的归宿。那么,渠道的扁平化过程,就是渠道商的再次洗牌去留的抉择。线上不用说,就是一个扁平化的渠道,真正要进行革命或痛苦抉择的就是线下渠道。
其实,明智者早就给业内做出表率。不妨回忆一下,苏宁在2000之前,也是一个代理商,而且是通过代理商捞到的第一桶金。但是,张近东和他的团队,早早意识到搞批发代理,不会太久。因而,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转向专注零售,转型成为全国性连锁卖场。
因此,不论是厂家,还是那些大的代理商,必须要看到减少渠道的层次迫切性。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你还会觉得当前的渠道乱、失控是问题吗?在这里该放弃的就得放弃,张弛有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