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不改
西部的很多人都埋怨,西部偏远,少有商机。过去我也认可这种说法,因此常对西部人抱有同情怜悯之心。但是今年春节长假期间的一次旅游,才使我认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央视新闻中了解到,国家重点工程——穿越秦岭的隧洞已经开通,从西安到柞水不再需要翻越“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秦岭,以往4-5个小时的路程只需一个多小时即可。况且穿越秦岭的隧洞,据说是世界的双向第一。体验这样的世界第一是有着一定的吸引力的。
大年初二,与家人一起自驾车去柞水旅游。一路穿越秦岭隧道的果然是一路畅快,曾经行驶在云端的提心吊胆感觉没有了,而且说话间就穿过秦岭山脉,真可谓“天堑变通途”。说是去旅游看秦岭风光,真正要看的是柞水东南20公里的凤凰古镇。
据说凤凰古镇是古时候的水路码头,是商洛山腹地的一个商品集散地,后来由于水路的衰落,商埠的功能渐趋衰退。但是,由于地处大山腹地,交通不便,古时的商号、钱庄、旅店、作坊还都留有痕迹。一条弯弯曲曲的古街还保留着沧桑的容貌。当秦岭隧道开通后,这里成了城里人休闲访古好去处。
当我们驱车来到四面环山的凤凰古镇,这里已经是热闹非凡。旅游休闲者要比当地居民看起来要多,仔细观来却发现古镇上大多数商铺还在关门歇业,游者只能是在狭窄的古街道上游走,越发显得人潮如织。中午餐时间,开门营业的几家餐馆已是人满为患,商家可能是准备不足,可选用的饭菜品种仅有那么几样。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原本打算在这里享用农家菜、野山味的愿望基本都落了空。多数旅游者都有吃了闭门羹的感觉。
过去,由于交通的制约,城里人来这里旅游多有不便,现在秦岭隧洞的修通使得这里真正成为西安的后花园。据后来报纸公布的数据,春节期间,每天基本都有数千辆小车通过秦岭隧洞。按此估算,每天就会有上万的游人到凤凰古镇。但是让游人吃了闭门羹,不仅有损于当地的旅游形象,真正受损失的则是当地居民和商家。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放假歇业走亲访友无可非议。但是作为旅游点,让游人吃闭门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说明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当这里和过去一样该放假时就放假,没有想到商机来了紧紧地去抓住。我觉得,观念的转变重点还是在当地政府。没有当地政府观念转变,没有政府的引导和管理,真是天上掉馅饼都不知道怎么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