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批评?(转自仇老师的博客)

(2012-10-24 21:16: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方法
 

经常与不少家长聊起:“你怎么看老师对学生的批评”? 细细回味,还真值得我们揣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需要关注孩子的一切:品行、知识、情感等。有人曾这样说过,不犯错就不是孩子。面对孩子的错误,周围的成人会给予引导,甚至批评。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适当的批评同样能引导孩子更健康地发展。

  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上课不听讲,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

  我认为,理解、换位、配合,是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批评的三步曲。

  

  平衡心态 正确对待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批评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老师的职业透着一份执着。工厂产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来扔在一边,但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产品会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着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批评是方法之一。如果家长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去接受,采取正确的方式去 和老师沟通,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就事论事 理解批评

  心态平和,彼此真诚,就事论事,是家长、老师理解批评的前提。沟通是理解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能营造融洽的氛围。家长主动和老师联系时,应从事情本身出发,真诚聆听老师对孩子错误的分析,往往会提高交流的效果,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如果在沟通上有距离,或带着成见进行交流,那结果不是教师一言堂,家长闷声倾听,就是双方意见不合,各执己见,沟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致使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被批评,老师不能取得家长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家长应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批评的意义,理解和寻找老师批评的价值。

  

  换位思考 寻求共识

  有的家长把老师向家长的反馈看做告状,看做是对家长的传呼。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有必要作一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师,我会……”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看孩子的错误,然后审视老师的批评,有助于家长理解老师的立场,理解老师的苦心,对于一些批评方式上的欠妥就能多一份宽容。

  善意建议 共同进步

  教育是双向的,是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老师、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慢慢进步。反思一个阶段的教育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老师、家长都十分有必要。虽然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批评的方式并不一定恰当,如缺少耐心,或带有个人情绪色彩、与事实情况不符而冤枉孩子、批评过于粗鲁……当家长认为老师的批评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时,可以就自己认为不妥当的原因和老师进行探讨。如果老师是一个民主的教育者,会很乐意与家长交流,家长也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

  配       

  在理解、换位的基础上,第三步是密切配合。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合力作用。

  观点上的配合

  有一位家长,他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课上总和同学讲话,挨了老师的批评,孩子因此没有得到小红花。孩子放学回家后吵着要小红花。妈妈就说:宝宝不哭,那小红花有什么了不起,还那么难看,明天妈妈给你买上一大堆。如此教育,不仅使老师的批评失去意义,而且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这样的爱,就不是理智的爱了。要知道,适当的挫折对孩子发展也有意义,及时适宜的批评能让孩子直截了当地明白事情的对与错,能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交往能力等。

  方法上的配合

  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同说话一样,也需要艺术。如,一家长对老师的批评很支持,总是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不乖您尽管骂,打也没关系。”“我孩子有不好的,老师您要批评,不要容忍他。当知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首先不是问清原由,而是配合老师的批评,回家狠狠骂孩子一通,甚至打一顿。这样虽然也是在配合老师,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配合。正确而理智的做法是丢掉一份急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分析被批评的原因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对教师的批评才不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能从正面去看待老师的批评,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时间上的配合

  现在家长大都很忙,但家长应能忙中抽闲,及时和老师联系,及时配合教育。这也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所在。保证时间听取老师对孩子的意见,慎重处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意见,是配合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作为家长,应该善于接受孩子的犯错,积极与老师配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藏起一半爱,让爱变得更深沉、更理智些吧。

    古人云:师者,父母心。在对待孩子的成长上,老师与家长的心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既成才更成人。愿家长与老师加强沟通,齐心协力,加强家校合作,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为共同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携手共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