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职教育陷入教育娱乐化怪圈

(2022-07-13 14:23:13)
标签:

杂谈

文化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高职教育陷入教育娱乐化怪圈

 

人所共知的原因,高职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怕吃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就是不爱学习,缺乏进取和勤奋精神。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深奥的理论用最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让高职的学生接受,并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于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很多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其目的就是试图通过有趣的项目或游戏方式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还冠以教学互动等不少溢美之词,不管什么教学法,可以说也都是老师们对教学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改进,但在纵观目前有些高职却在以探索和改革教育手段的说辞下,盲目追求虚浮的额教学方法和花里胡哨的手段,使学校的教学活动似乎越来越朝着娱乐的方向前行,还以为这是教学的改革,认为教学内容只要有趣味才会受学生欢迎。事实上这些趣味和娱乐的倾向也正好适应了学生不爱学习的心理,久而久之,原本严肃的教学过程被娱乐化,我们应该明白,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以娱乐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大部分的学习都是枯燥而且需要努力坚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才是学习的本来面目,将教学在娱乐中完成势必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甚至课堂如街头大促销一样热闹,老师在提问的环节就有“主动回答问题者,奖励U盘一个”,什么“主动回答问题者,加分”等教室俨然成了销售活动。一时间,的确争先恐后举手发言者众多,课堂气氛再也不在沉闷。似乎教学效果很好。有的高职院校不管是什么课程都要求一定要有任务驱动,要有教学互动,否则课程教学评价就不好,在这种评价要求下,于是老师就开始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满足这个坑的需要,为任务而任务,为项目而项目,为互动而互动。于是也就有了编中国结,编织一些类似毛衣那样的物品给校园里的树穿上衣服这样奇怪的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并很高大上地整出一个培养学生啥啥啥的精神。

某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就为了让学生能够关注教学,教学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通过大量的游戏、视频、动画等娱乐手段来教学,但是教育者有没有想过课堂上娱乐性增强了,但学生却丢掉了本该有的深人思考的能力。

并且将这类似的这种教学形式说成是愉快教学、兴趣教学等,认为是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沉闷和单调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勃物生机。作为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于是一窝蜂地进行效仿,使教学陷入了一种娱乐化的怪圈。

毫无疑问,活跃课堂气氛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过度大量应用动漫、影视作品、故事、比赛、游戏、音乐等娱乐形式,将娱乐元素带人课堂,一味追求活跃课堂气氛,而忽视教学本来的面目就很有问题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听得热闹,但因未实施有效的教学而收获不多,实则是误认子弟。

教师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花里胡哨的课件的制作上,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用于教学研究,教学准备的时间就一会减少,上课时借助故事、电子演示文稿、视频资料等显示一些有趣的内容,可以博得学生一时的欢心,并在某种程度上掩饰课前准备的不足。从根本上,

1、扭曲了教育目的,尽管融入娱乐化元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好的一面,如果把其视为洪水猛兽,全盘否定,断然制止也是不对,但是也应该视课程内容而定,如需要适当融入,也是无可厚非。但绝不可作为好的经验推而广之,任其白由发展,泛滥成灾,由于这种现象泛滥,致使有些院校你在在教学楼里上课时走上一遭。整个教学楼俨然是影视放映厅,这种形式虽然会使教学过程热闹,学生有兴趣、觉得好玩,但教育的目的不是效果优化。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以后在工作中是否真正有用,或是找到了学习乐趣,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等,才是教育本来关注的目的。

2、其教学手段严重误导学生。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本来就厌烦的高职学生,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好玩,当然会受学生欢迎,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毕竟学生的认识有限,教师应站在更高层次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让学生以为学习总是这样的轻松,无须费力,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

3、致使学生对有难度的课程没有耐心。课程娱乐化教学方式本身对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很多课程可以采用一些娱乐方式开展教学,求得更好的效果,但大部分的课程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需要下些工夫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论什么课程都采用娱乐化教学方式,学生完全失去了认认真真学习的耐心,这种倾向就值得警惕。

 

在社会大环境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娱乐化的倾向,其教学的初衷是在课堂上适度引人活泼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探索。但凡事皆有度,一旦过度便会使教育失去本来的意义,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追求好玩、有趣,最终会误导学生。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良好教学氛圈的营造,对于学生,要让他们懂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才是真正有用的,而不要一味去追求好玩的娱乐效应。对于教师,要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职业责任感。同时,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估机制,激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钻研教材,投入教学,坚决抵制教学过程娱乐化,陷入教学过程娱乐化的怪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