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成雅明
成雅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享受诗歌的纯净

(2008-06-28 10:07:11)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享受诗歌的纯净

                                                   成雅明

 

    我从小爱诗。上小学时,有幸遇到一位音色和普通话都十分出色的语文老师,经常被他抑扬顿挫的声调吸引。有一回开学,他在课上朗读了一首儿童诗:风来了,雨来了/ 王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 韩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他将所有教我们课的老师一个不漏地夸了一遍,简洁明了地描绘了老师们在风雨中热情迎接小朋友上学的情怀。当时,我们都被这优美的韵律吸引住了,乐得咧着嘴笑,课堂里顿时洋溢着一种令人激动的情趣。后来才知道我的老师借用了陶行知先生写的童谣,只是改动了几个字,虽然有些浅白,但明快的节奏和朴实的诗风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许就是从那刻起,我认识了诗,它是真诚而纯净的。

    青少年时代,我参加了话剧队、朗诵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更激发了我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通过阅读、排练和体味,我渐渐走进了许多中外诗人与作家的诗歌中。那些意蕴隽永的诗句耐人寻味,强烈地拨动我的心弦。譬如,老诗人曾卓形容悬崖边的树,“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富有冲击力的诗句,立刻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悬崖边的树》),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而被雷电击中,从绝壁上倒下来的一棵黄山松,在诗人宁宇老师的眼里,“却悄悄留下种籽/ 飞播在黄山千仞万岗/ 分身十亿,个个站在云头之上”(《倒下的黄山松》),情景交融间凸现出思辩的力量,令人叹服。同样写树,不同的体验,都让读者领略到意象背后内在的精神品质。至于大自然中的花草山水……一到诗人笔下,就能焕发出奇光异彩,新颖独特,给人美感和启迪。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在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这些从生活浪花里采撷出来的诗意,清泉般的纯净,让我的心变得像天空一样蔚蓝,并生发出许多瑰丽的想象,我感到神州大地沐浴在旭日东升中,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每一次,我把喜爱的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朗读背诵,一遍遍地欣赏品味以至沉醉其中,忘乎所以。从中学到大学,直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抄过、读过的诗不少,有些甚至还在校园里、舞台上、讲台前朗诵过表演过。我喜欢艾青深沉、旷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贺敬之韵味十足的《回延安》;喜欢郭小川一咏三叹的“望星空”,臧克家对比强烈的“有的人”,还有何其芳、邵燕祥、李瑛等很多著名诗人的诗。记得自己朗诵次数最多的要数柯岩写的叙事诗《帽子的秘密》,这首充满童心的诗饶有情趣地描绘了儿童的心灵世界,直至今日我尚能背诵。去年,一群小学生听完我的朗诵,竟把我的年龄减掉了10岁,原来,诗歌还可以让我们保持年轻的心态。

    当我将这些优美的诗歌,用声音和情感再传递给学生时,我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因为我和诗人的心是那样的贴近,不知怎么的,我对诗人们都有一种本能的亲近和敬重,在我看来,吐自肺腑的诗,诗人的人格品行一定是高尚的。我羡慕他们,是啊,如果我也能写诗,写出好诗那该多美呀。但一直以来,我只是个诗歌爱好者,从未奢望成为诗人,诗人的桂冠太重太神圣了,这个殿堂蒙着一层既神秘又神奇的色彩,实在不敢高攀。四十岁生日前夕,我挡不住情感的喷涌,拿起笔来写了第一首诗《莫叹息》,作为送给自己生日的礼物。没隔多久,《青年报》上发表了我的处女诗《盼》,后来《文汇报》上又发了我好几首诗。当诗的闸门一旦打开,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纯净的天地。我用不可遏止的热情,寻找着人世间的美好和真情,只要心弦被轻轻拨动,生活中一情一景,一事一物,便立刻化为浅唱低吟,一切都是这样自然、真实,每一首诗似乎都是从心灵的小溪里流淌出来的歌。我写诗给丈夫、孩子、朋友、老师、学生以及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浪漫的情怀浇灌着即将被世俗生活熬干了的心田,使之重返绿意,生机勃勃,汩汩诗泉不止息地流淌着。

    很难忘记那一个夜晚,摇曳的烛光中,我站在椅子上,大声朗读写给女儿二十岁生日的诗,这是我给她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女儿惊喜地听着,眉眼间闪烁着盈盈泪光,她说:我觉得我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啊,谁能抗拒诗的魅力?谁能阻挡撞击心灵的声音?正如我在一首诗里所说过的:诗——/ 是一条小溪/ 流向南北东西/ 流向人的心里/ 让心与心/ 缩短距离/ 让心与天地/ 贴在一起。这一刻,祥和的氛围氤氲在温馨的小屋里,诗的光芒点亮了爱的繁花枝叶,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很激动,我先生是位电影导演,他有感而发:你陪伴我一生,诗歌将陪伴我们一生。儿子的感言是:在母亲的诗里我体会人生。这让我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诗歌成了我表达和收藏情感的最好方式,我学会用诗的语言来倾诉生活中感受到的一切,并能立刻听到回声——身边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与你一起分享着诗歌的快乐。

    也很难忘记,周围的朋友们读到我为他们写的诗时那份喜悦和感动。诗意的祝福伴随着流逝的往事,友情的潮水拍击着起伏的心岸,有的说,这辈子没人替自己写过诗,想不到还能与诗结伴去诗意的生活;有的说,你的诗让我们品尝到人性的醇美。《劳动报》摄影记者陈丹路发来短消息:“您给我的诗,我已拜读了不下三十遍……衷心感谢亲爱的雅明大姐,我将以它为志勉励一辈子。” 三年前,我写了一组诗赠送给患癌症的谢素心老师,鼓励她与病魔作斗争,她在病榻上读给同室的病友听,大家都流下了泪水。当夜,她来电激动地告诉我,她也写了一行字:雅明,吟你的诗——冰化了,草绿了,花红了,心暖了。不住地发问,这算不算诗?还说她也想写诗……我高兴的是,听到了电话那头爽朗开怀的笑声。至今,我仍然坚信,已去了天堂的她,一定带着坦然的微笑,在编织诗的花环。

    我的好朋友们为庆贺我60寿辰,曾在几年前为我举办了一场不同凡响的诗歌朗诵会,反响热烈,这更坚定了我写好诗歌的信心。我想,如果没有诗,我们的世界将会黯然失色,我们的内心将会变得苍白。写了那么多年,我在诗坛上还谈不上有多大的成绩,但诗歌仍然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构筑我精神家园的财富。对于诗歌,我已经从热爱走向理解和思考。前辈大师的优秀诗篇正引领我一步步深入,我理解了“真诚、良知、悲悯、仁爱、责任”这些词语,对一个诗歌写作者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磨练文字,提升诗歌的艺术品格,将诗越写越好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喜欢在宁静时刻,与心灵对话,享受诗歌带来的纯净与快乐,即便孤寂、落寞也弥足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是一种感动
后一篇:阳光下的影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