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营商广告与企业文化背后关系

(2009-07-01 22:18:11)
标签:

广告宣传

电信运营商

天翼

g3

it

    新联通的重组的确花费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完成合并重组后的新公司面对的深度融合问题有很多,如业务融合、人员融合、组织体系的融合等等,都不是简单就能马上处理好的事情。就拿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来说,文化上的融合,原中国联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企业,而原中国网通也是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企业。两个多元化文化的企业遇到了一起,那多元化文化加多元化文化就是更加多元化文化的企业了。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的精髓,不能被忽视,所以说整合好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也是新联通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重组看似简单,好像两个企业合并在一起就算重组了,其实内部的融合问题有很多,而且相当复杂,我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媒体采访摘录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中国联通的广告营销能力是比较怀疑的。最早联通请林俊杰做UP新势力代言人时,我就不太喜欢,虽说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但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比较宽和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联通这则广告效应并不成功。

    此后联通大手笔的广告宣传并不多见,一直到这次“沃”的登场。

    作为最后发布3G品牌的运营商,联通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好不容易等到5·17最终揭开“沃”面纱,但随后的反应却是贬多于褒。在“沃之歌”背景音乐下不断变动的人物和视频,的确很年轻、很朝气,但观众从中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不知道广告想要表达什么,我觉得这倒更像是一个翻版的UP新势力MV。

    其实说起来,现在的广告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像联通这种企业肯定也是各大广告策划公司争夺的对象,策划一个高质量的“沃品牌”宣传片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最后出来的效果为什么多少让人有些失望呢?

    在这里,我想先说说三大运营商中用户品牌打造最为成功的中国移动。

    从2003年开始,中国移动开始了动感地带的推广,并在2004年初邀请周杰伦代言。据说这其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

    当时张立贵还是中移动的老总,在看到下属送来的动感地带片子时,并不满意,打电话给鲁向东责问此事。第二天,在张立贵的办公室,鲁向东给出了如下解释:我们这个品牌主打青少年,您(指张立贵)不喜欢也属正常,从先期观众反馈结果来看,这一广告特别受到青少年的喜欢。而随后的市场表现,也验证了鲁向东的说法。

    在整个的品牌推广过程中,包括品牌策划、制作、样品反馈到后期宣传,中国移动都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也保证了最后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大部分潜在用户的口味。

    我不知道联通在品牌宣传策划和推广中是否也有这一机制,其实我更愿意认为没有,因为从单个个体来看,三大运营商都不乏优秀人才。

    回到主题,我为什么在一开始引用常小兵的讲话,就因为他最后提到了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其实仔细想想,企业运营机制和管理流程看似是一些很硬的东西,但这些机制融合在一起决定了员工做人处事的方式,最终构成了一个软性的企业文化。

    我曾经说过,在和中国移动员工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有一些共性:年轻、专业娴熟、善于思考,而清晰健全的体制又激励这些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在内部建立起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移动员工已经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企业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看到这里,很多人特别是对联通带有感情的人会不舒服了,因为全文大部分都是在说中国移动如何如何的好。其实放平心态,多分析对手成功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不是一件坏事。当然,我相信常小兵和他的团队对于这些问题肯定有着更深入的思考,联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个新的破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