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都要学会成长——也说华为张锐事件

(2007-07-26 22:51:06)
标签:

华为

张锐事件

    张锐的自杀事件,又一次把华为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个仅仅25岁的年轻生命,应该还是在充满美好憧憬的年龄,却这样永远走上了不归路,这实在令人痛惜。他能熬得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但短短两个月的“准华为”生涯却让他难以忍受;他本该在事业上有着似锦的前程,本该担负起奉养家中老人的责任……太多的“本该”,却在他作出选择的瞬间化为乌有。

 

    关于这个事件,在很短时间内,网上已经有很多争论了,大体看来,有这样几类意见:一方指责华为,说它所谓的“狼”文化害人;另一方说死者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大概过去顺利惯了,不能适应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还有人搬出统计数字,说深圳每年自杀若干人,按此比例,华为远未达到平均比例,可见并非华为之错,更何况,哪个企业没有自杀的,活该华为倒霉,被当了靶子……

 

    或许这些看法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我们也看到了华为在第一时间作出的反应,即它发表的一个“声明”。从声明的内容看,华为的态度理性、冷静,字里行间无可挑剔,然而正是这样一份理性、冷静的声明,读来让人感觉它少了一分对一个曾经为它工作过的、曾经活生生如今却变得冰冷的人的关怀和温暖,而这,似乎正符合华为给人的一贯印象。

 

    黑格尔曾说,悲剧的发生,乃是两种力量的冲突,这两种力量各有其合理性,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悲剧就不可避免。或许这就是张锐和华为的悲剧。诚然如人们所说,当今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华为作为一家在市场竞争中走出来,如今又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企业,它内部的竞争,可以想象。它的所谓合理性,就是竞争,就是适者生存,而把这种合理性发挥到极致,就等于在不断延展缺乏了人文关怀的片面性。身处这样的企业中,固然有着高薪的鲜光,更有着或许其他企业所没有的面临压力时的不适应甚至恐慌。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设法摆脱这种不适应乃至恐慌,不设法缓解压力,不设法适应对方的合理性,即“适者生存”,而是钻进了死胡同,那么,当两种力量冲突时,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张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华为,作为一家知名企业,作为中国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标杆,它的声望,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对它以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一首老歌这么唱道: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可以称之为人?我们一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很多痛苦的历练。其实企业的成长也是一样。一个企业要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同样要学的也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长。我们每一个个体以及华为,都该从张锐事件中吸取教训吧。

 

    希望不再有张锐事件发生,更希望我们的华为,当它再一次冲上风口浪尖时,不是因为类似的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