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挤车吗?
(2008-11-16 15:15:13)
标签:
杂谈 |
对于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说,出门在外公交车是方便的交通工具。城市的人口多,乘公交车的人也多,总是很挤,站在车里被四周的人压迫或挤来挤去的,很不舒服,坐在座位上自然是很惬意的。所以每当还有空位的公交车进站时,车站上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挤向车门,为的是抢座。你会挤车吗,你这样抢过座吗?
为了抢个座位,人们可都是想方设法。车一来就蜂拥而上,有扒在车门上的,有往外扒拉人的,有使劲往里挤的,还有从车窗向里塞物品,用物品占座的。我也亲眼见过几次因为抢座而吵骂起来、甚至大打出手的。而小偷们这时候也很忙活,前面的故意堵在门前,后面的装成乘客往上挤,趁机下手,居然屡屡得手。我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丢钱包的经历就是在挤车过程中发生的。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从来不挤车的。也许那时候还算年轻力壮吧,在车上站一路倒也不觉得累。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和外教在中山公园等车,来了一辆空的31路车,车站上的人蜂拥而上,乱做一团。当时外教和我说,在他们国家人们从来不挤车,上下车也很有顺序,并且就算车上有座位很多人也喜欢站着,没人会为了一个座位而这么拼命。当时我随声附和说是,我也从来不挤车,我喜欢有秩序的乘车。那时候,我感觉自己似乎很高尚,很有素质,没为中国人丢脸。
而当时我的女朋友则对此不以为然。她是个急脾气,总数落我不知道积极争取,包括一个座位。这个社会是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社会上没有人和你谦让,就像坐车,你不挤那别人挤,所以别人可以坐着而你只能站着。她总是如是说。而那时的我年轻气盛,白衣飘飘,很清高自律,对此不屑一顾。后来我们终于分手,可能就是个性不同的原因吧。
工作后去了家外资公司,做上了所谓的白领。可公司离单位挺远,坐车需一个多小时,中间还要倒车。每天上下班的人都是惊人的多,车也惊人的挤,那时候我感觉挤车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一件事,也终于感觉社会真的很残酷。每天早上衣冠楚楚的出门,经过一个多小时在车上的折腾,到公司后已是身心疲惫,一身臭汗,也就难有好的工作状态了。可我又不能不去挤,有时候就因为没赶上一辆车而迟到,随之带来的可能是领导的责问、扣钱等一系列问题。挤车已成了生活中的大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状态。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感觉工作不是很适合自己,也很大程度因为公司离我家太远,挤车太累。再寻找新工作的时候,公司的位置成了我重点考虑的问题,离家太远或坐车不方便的公司,我根本就不考虑了。而坐车的时候也学会了积极拼抢。年轻就是资本,挤车的时候有很多优势,只要抓住时机、脸皮厚点,一般都能抢到座位。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坐着就是比站着要舒服多了。
让座是文明的一部分,被广泛提倡。于是坐着的时候也不能安稳,如果看到附近有老弱病残站着,我又要起来为他们让座,辛苦拼抢来的座位就怎么礼貌地让了出去。可在车里站着的实在太多了,需要让座的老弱病残也实在太多了,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似乎让座成了天经地义的,被让者很多并没有什么感激之情。尤其是一些带孩子的人,不管孩子都多大了,上车的时候还是要抱着,就等着人给他让座呢。有一次,一个人抱着一个不小的孩子上车了,半天没人给他让座,那孩子倒忍不住说,爸爸,为什么没人给让座呢。也许孩子都习惯了被给予座位的感觉了吧。为了逃避让座,以后我坐车的时候都尽量坐在角落里,眼不见心不烦,也远离了让座。
现在我每天早上从X路的始发站坐车,上班需要20分钟左右。每天早上空车一来,人们都是蜂拥而上,没有顾忌什么男女老少,充分体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我也在挤车的汹涌人群中,为了生活而拼抢一个座位。坐在座位上,我习惯在20来分钟的路途中闭目养神,继续清晨沉睡的缠绵,而后养足精神迎接一天的繁忙工作。而这种方式对我的工作也确实非常有效。
年轻有为,不是为一个座位。这是曾经刷在公交车上的公益广告。而看到这条广告的时候,我居然很麻木,并没有感到不安或顿悟什么。学会争抢每一件东西,不考虑脸面或道德,包括挤车,抢座。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成熟的表现。适者生存,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否已经或正在适应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