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然而当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培训成为一种商业行为的时候,很多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广告语“包教包会,学会为止”。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一直不敢认同。
记得还是在1998年左右,我到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应聘兼职教师,话说到底,是为了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面试的时候很正规,除了与校长交谈之外,还要试讲,写一篇教学观点,当时我写的就是自己对社会上培训班大打“包教包会”牌的一些看法,得到了校长的赞同,也成为了该校的一名兼职教师,主要是讲办公自动化的一些内容。
当时写的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的教学观点一直没有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也可以说“包教包会,学会为止”,甚至可以说“学不会退还全部学费”……。但是,我认为这都是广告词而已,是一种商业的承诺。其实作为老师,作为学校,作为从教者,能做好的只是自己份内的事,备好课,讲好课,答好疑。说得冠冕一些,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态度,对工作细心,对学员耐心。
如果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包教包会”,这是两方面的内容,包教是指老师,包会是指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包教,但怎么才能保证包会?就这一个问题,我最想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什么是会?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所以考核起来很困难。当结束一期学习以后,经常会产生一些无为的争执。可能学员认为自己不会,而学校认为已经会了。举个例子吧,假设学习Photoshop。一般学期是1个月,其实只有36或42学时,当培训结束以后,特别是初级班,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提及软件的某一个功能或操作,学生都会了,但是自己独立就做不出东西来。那么这是会了?还是不会呢?
二、学习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这个观点我想大家没有谁会持反对意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培训班一般都是短期的,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可以想一想,纵然老师讲得再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短的时间内要掌握一项技能,学员还是要下一番苦功才行,但是很多学员都有工作要做,往往只是保证了学习时间,丢了练习时间。单从这一点来讲,包会这个提法就不科学,因为学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的知识,缺少反复练习的过程。
三、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因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奋点,比如就有人对数字特别敏感,有人对色彩比较敏感,有人对文字特别敏感……,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人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对知识的接受度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兴奋点不同。这也正如,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走出来的是少数。传统的教育尚且如此,社会短期的培训又怎能保证“包教包会”?
四、技能的培养需要全面的知识支持。现在,社会上很多培训班都存在一个误导或者误区,比如说,平面设计培训班多讲授Photoshop、CorelDARW、Illustrator,Pagemaker等软件技术,而实际上,是不是精通了这些软件就是平面设计师了?我想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这是心知肚明的问题。如果是的话,人人都可以成为平面设计师了。这里更需要学员具有平面设计理论、色彩感觉、活跃的创意思想,而这些素质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既然这样,怎么实现“包教包会”的承诺?岂不是一句空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很多学校都从根本上有所改观,例如延长学期,增加理论课,采取全日制等等。
“包教包会,学会为止”。真的不希望这样的广告语继续出现在培训行业,试想,需要大学二年至四年才可以完成的学业,短期内“包教包会”能有多少可信度呢?所以,客观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态度,用心去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