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经济悲观和美元减持几乎是所有问题的焦点,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美元汇率与美国经济放缓引起的紧张情绪被过度放大,似乎进入了美国设定的“圈套”中。美国金融政策策略搭配的有效性、灵活度和控制力不容低估。未来美国在全球的金融地位,将通过次级债危机得到全面巩固和提升,美元霸权非但不会削弱,反而将得到强化。其中美元利率是手段,美元汇率是杠杆,美国股市是受益者。
一、远见卓识的战略
美元对次级债危机“借题发挥”,创造贬值气氛和环境,特别是对欧元快速贬值,旨在挑战欧元心理极限,从而设定长远应对欧元的策略。欧元上涨对欧元区实是“灾难”的开始,而美元则得到自我呵护、休整、调节,使得美元价格缩水,但美元价值仍存。这样的“远见卓识”是任何一个货币体和经济体都难以做到的,而美元和美国可以。
二、损人利己的策略
通过美元分阶段和有步骤的贬值,美国正在实现自身经济结构压力的缓解,并强化了全球对美元的依存度。美元贬值利益在自身,伤害在外部,“损人利己”的策略可谓老到。
三、声东击西的战术
美国投资银行的所谓次级债损失并非实际意义的亏损,而是盈利指标下降,预期利润没有达到,导致市场恐慌次级债的紧张心理进一步扩散,而美国正好借机牟取国际同情,声东击西,为自己创造需要的经济结构和投资调整环境。
四、一箭双雕的策划
美元贬值策略明确针对欧元和人民币。美元贬值的结果,使欧元升值和人民币升值,“一箭双雕”的策划大显成效。
五、挑拨离间的手法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与兑欧元贬值形成反差,导致欧洲开始指责我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另外欧元区难以抗拒美元贬值,美国又采取“挑拨离间”手法,刺激欧元区对我国汇率不满。实际上人民币和欧元一样,都是美元贬值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
六、自我保护的需求
美国借贬值之际,实现了自身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在实体经济尚未出现根本性转折的背景下,美元贬值依然是在运用货币策略和技巧,实现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综合以上分析,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和对欧元贬值,并非是人民币自主或自我所为,而是美元这一国际主导性货币的政策或技术因素的刻意作为所致。美元的长远战略规划,将可能左右未来国际金融的方向。美元汇率、美元利率特别是美国金融战略的深入,可能导致以下趋势的发生,即发达国家难以特续的结构压力和协调困难,有可能通过战略战术筹划和自然态势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金融体系,从而利用后者金融体系信用基础和市场不健全的缺陷,达到制造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解决发达国家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