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指数500万以内
进步型老板车——敦厚淡定的商业中坚实力派
显摆指数: ★★★★
钟爱车型: 奥迪A6/宝马5系/VOLVO S40
车价区间:不超过70万
【车主告白】:徐总是个典型的上海男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原因是不太方便。他经营的一家集团公司在上海名气不小,平时的业务往来主要来自于政府采购。徐总的座驾是一辆银灰色的A6,当记者询问为什么选择银灰色时徐总显得很含蓄,“黑色的太多了,政府部门选择黑色的尤其多,我老婆喜欢银灰色,所以我就买的银灰色。”至于为什么选择了A6,徐总告诉记者,“生意做到一定程度、一定层面上了,有些东西是必须的。选车有时就像选手表,不仅仅是实力,也是一种品位。如果和生意伙伴的落差太大,别人是不会拿生意给你做的。不在一个平面上,会让人对你产生戒心。”
【车主形态】:这类车型是比雅阁再高个辈份的高级商务用车,是市地级以上政府的非官方代言车。这类车主人自然也到了政府高官和主流商务人士一级,作为这一阶层中很多人的日常代步工具。这其中,政府团购的能量功不可没,另外还要归功于国内老派商人阶层的谨言慎行——不是人人都愿意露富的。在京沪两地,他们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消费群——金融业管理层。
这类车型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很好地吸收了欧系车的敦厚严谨,内饰简约庄重,动力充沛稳健,安全性能可圈可点,值得信赖。选择它们的老板们,行踪基本在媒体追击之外,做派严谨,深思熟虑,举手投足间却很可能带来证券或股市圈的震荡,这样的高风险行业没有足够修为是断然无法胜任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借助这几款车,增添自己的成熟稳重的实力派形象。
最开心的事:最近又启动一个大项目,成就感十足。
最头痛的事:中层跳槽,还带走了一大批客户。
财富指数1000-2000万
成熟型老板车——务实尊贵的主流精英
显摆指数: ★★★★★
钟爱车型:克莱斯勒300C/奔驰E级/VOLVO
S80/宝马7系/奥迪A8L
车价区间:不超过200万
【车主告白】:李易在北京居住已经整八年了。在02年的时候抓住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机会,注册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并且越做越大。如今在中关村也算是数得上的人物。今年初大手笔地买了两辆奔驰,一个自己用,一个送了父亲。“02年我看到了互联网这个机会的时候,我父亲毅然卖掉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到北京全力协助我做网络公司,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现在我也算是身价在七位数之上了,买个奔驰送父亲也不算什么。”当记者问到有那么多好车为什么偏偏选择奔驰,还一买就是两辆的时候,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李易笑了,“我从小就喜欢车,一直梦想能有辆自己的奔驰。‘奔驰’,光听名字就有份儿,还别说本身就是辆好车了。我父亲那辆我还给他找了个司机呢,也该让老爷子享享清福了。”
【车主形态】:就拿奔驰来说吧,奔驰开遍中国每个省市,留下了无数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角,大多身居高位、或日进斗金,事务繁忙,无暇顾及什么自身形象包装,买辆奔驰,应该算是自动被划入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通行证了。奔驰传统的精英形象,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和社会新富,把购车意向锁定在这枚完美分割的三叉戟标志上。奔驰在国内富裕阶层的品牌认知度应该是最大的。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奔驰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官车、或者说是“官轿”。中国人认同的终极意义的安身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座驾,就应该是这样中规中矩,豪华大气。
有趣的是,和宝马相比,奔驰需要专配司机,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奔驰人群中有将近6成以上是来自于工业、贸易、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企业老总,另外和善于体验和接受新事物的内地新富不同的是,奔驰的主人一般风格务实、家庭观念很重,近5成是企业老总和政府机关领导人,涵盖社会的主流群体和中坚阶层。
最开心的事:公司股票价格又上涨了。
最头痛的事:被当作结婚专用车型,总被别人以为是岳父。
财富指数2000万以上
颠峰型老板车——谜团重重的另类显贵
显摆指数: ★★★★★★
钟爱车型: 奔驰S级/宾利/劳斯莱斯
车价区间:很难界定
【车主告白】:在两个高大黑衣男子的引导下,记者才见到了“传说中的富豪”。这位靠做房产起家的曾先生不喜欢别人叫他“曾总”或者“曾老板”,而是更接受别人称呼他为“先生”。
曾先生很会保养,虽然已年于花甲,但看上去最多只有五十岁,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儒雅的气息,并不像一个久经生意场熏陶的商人,反倒更像一位学者。和曾先生约定的采访时间只有十分钟,所以记者也不敢怠慢,在简单的寒暄后将问题一一提出。对于我们的提问,曾先生回答得简单干脆,“我的几辆车,都是我最衷爱的收藏。汽车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一种交通工具了,就像我买的油画、古董一样,我欣赏它们。”曾先生的汽车收藏里有保时捷、有宾利、有奔驰老爷车、还有劳斯莱斯。
【车主形态】:在中国劳斯莱斯并不仅仅是煤矿主的最爱。劳斯莱斯的一位老总为自己的顾客勾勒出另一副有趣的肖像:来自上海、北京、浙江、福建某地,大多数是房地产业的老板,都不是中国各种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这些神秘富豪们虽然财产来源、规模、去向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但他们确实在奢侈品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购买力。买主多为拥有不蜚股份的上市公司老总,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生活是个谜。他们的想法、取舍、成败甚至是绯闻,往往对瞬息万变的中国社会有着不可预知的深远影响。
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一位宾利公司的员工对那些可以花888万买一辆宾利728加长版的“神秘买家”的解读是“肯定不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就算他买得起他也不敢买。”能买而且敢买宾利的中国人是“在30至50岁之间,成功人士、社会名流,特别是一些演艺圈的名流”。
最开心的事:成功并购某上市公司。
最头痛的事:年底被胡润的富豪榜揪出来“展览”。
(注:文中所有人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车尚评论:有钱无罪
汽车消费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老板们准备的,尤其是品牌豪车,没钱那可是无法享受的。
BOSS们选车有讲究,颜色不可能是花里胡哨的,主要以黑、银、灰为主,白色也有,不过数量不会太多;在款式上都比较稳重大气,必须符合商务环境下的使用;不管什么品牌的车,老板们购车款项最多只能达到其总资产的10%,最多不会超过15%,多了就叫“败家”,不符合正常的规律。
总的来说,老板越大,车不一定越好;但老板越小,车一定不会特别好。
汽车对于这些老板们来说,早已远远跳出“交通工具”的定义,更多的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直接体现。车,关乎到老板们的“脸面”,更直接关系到钱包的丰俭。
中国老板车的“规则”其实就是“钱”的规则,套用老北京的一句俗语——
“哥们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