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2013-04-03 08:00:45)
标签:

北京小吃

驴打滚儿

原创

摄影

旅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周末踏青自驾北京十三陵,探访昌平美食文化村。上口村是北京小吃“驴打滚儿”的故乡,上口原名灰岭口,为十三陵十口之一,明朝英宗土木之变后,为抵御蒙古入侵所修建。灰岭口修好后明皇帝下令从山西洪洞县拨民,后经繁衍成村,民国时改名为上口村。(照片拍摄于2013年3月30日 北京昌平)。
古老残破的明皇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十三陵水库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上口村,位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是北京“驴打滚儿”美食文化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口村民俗接待户,探访北京小吃“驴打滚儿”的制作过程。其实“驴打滚儿”的制作非常简单关键是原材料。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一、“驴打滚儿”的原材料:粘高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经过脱壳、淘洗后的粘高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通过碾压磨成高粱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粘高粱原料、脱壳后、磨成面,三种不同形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二、“驴打滚儿”辅料:黄豆碾压成黄豆面,当薄面使用防止粘连;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黄豆面与红糖混合制成“馅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驴打滚儿”馅儿的制作:黄豆面与红糖混合,用擀面杖反复滚压;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捡出大块的渣粒;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用筛子进一步过滤出粉状,馅儿就制作完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三、“驴打滚儿”制作过程:用温开水和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盆中加入温开水与高粱面,像家里包饺子和面一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和好的高粱面分成合适大小的几块,放入蒸锅蒸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面板上放上黄豆薄面以防止粘连,开始进行揉面,如同做烙饼一样;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用擀面杖压扁;俗称擀大饼;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在面上均匀的撒上“馅儿”;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将“馅儿”抹匀;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然后开始卷饼;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最后用刀切成块,传说中的北京名吃“驴打滚儿”制作完成。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北京名吃“驴打滚儿”的前世今生】(图组/40P)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距离上口村五公里的康陵村,是吃春卷的特色村,来这里农家院吃饭基本上都是冲着春饼来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农家院大妈在给我们做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爷带着孙子去村口广场卖特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家里种植的海棠花开始我以为是假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只顾着吃春饼,忘给春饼拍照片了,临走前拍张大院门结束行程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