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张鹏
http://s14/mw690/001onNzJzy6JzakClrL1d运维能力没那么简单!" TITLE="运营商酝酿“云聚变”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互联网的入口从PC端逐渐转向智能手机端。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了传统PC,基于移动互联模式下的电子购物、社交娱乐以及OTT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务和应用数据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而这些改变都为云计算提供了发展动力。据统计,201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空间为134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将达到373亿元。
应该说,经过了前几年的概念炒作,如今云计算在中国已进入实质阶段,尤其在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部署更是走在ICT产业的前端。
早在几年前,三大运营商就规划了全国范围内的云化数据中心建设,如中国移动的八大业务基地、中国联通的十大云数据中心以及中国电信的“4 2”布局等等,目前大部分已落成投产。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慧镝曾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对外提供的企业私有云已超过1.2万台服务器规模,集团内部的私有云应用有400台服务器规模,而各省级云的建设规模也超过8000台服务器。
业务需求才是云的本质驱动
思特奇公司云计算专家告诉《通信世界》记者:“电信行业对于云计算的不断尝试和摸索,不是因为云是趋势,而是因为云的这种IT方式,确实能够帮助运营商提升系统性能、开放平台能力、扩展计算资源,并且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迫切的业务需求,才是云计算在电信行业的真实驱动力。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省级运营商都在尝试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云计算。可以预见,云计算在电信业除了在底层满足运营商“四高一低”(高扩展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的优化诉求外,更多的精力将用于构建全新的业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帮助运营商找到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这需要全新的系统化思路,重新审视云计算在运营商IT系统中的价值和定位,而思特奇公司通过与各地运营商的长期合作,在云计算领域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
“三朵云”在电信业化云为雨
作为国内电信软件定制行业的领军企业,思特奇在2009年就意识到,云计算将引领互联网和IT领域的第四次革命,云计算将成为运营商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思特奇的未来。
因此,思特奇针对云计算生态环境中的三种角色,阐述了自己对于运营商发展云计算的认知与见解,并最终总结为“三朵云”战略,即业务运营云、应用开发云、IT支撑云。
简单的说,“业务运营云”就是通过SaaS平台为公共客户、企业级客户提供类似移动应用、OA系统、以及具有定位、签到签退功能的云应用。“我们都知道,企业级的应用市场具有无限前景,而未来竞逐的核心点将是,谁能基于自身平台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企业级SaaS服务。”思特奇技术专家表示。
“应用开发云”面向的对象是应用开发者,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使开发者和运营商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促进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通过构建基础能力平台,将BOSS中的相应功能封装成一个个的业务能力,供开发者调用。“比如用户所熟知的咪咕音乐,就是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成功案例之一,我们将CRM和BOSS系统中的部分能力开放出来,开发者由此开发出了彩铃音乐,而运营商采用前向用户收费,后向开发者分成的模式,实现了产业链的良性运作。”曾参与过无线音乐基地项目的思特奇专家这样表示。
“IT支撑云”面向业务支撑系统,以系统性的云化思路为运营商解决传统性的架构难题,满足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业务需求。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实施难点,比如业务支撑系统的性能挑战,在业务不断上线和更新过程中,原来的7*8小时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运营商不能再通过“停业”实现系统扩容,如何在7*24小时的营业状态下实现业务能力的弹性扩展就成为首要工作。又比如大数据压力,移动互联网业务呈指数级增长,原子客户的信息量大幅提升,其记录了用户的行为轨迹和数据信息,如何形成数字资产实现下一步的大数据挖掘也成为了棘手的问题。
目前,各地运营商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山西移动\安徽移动\四川移动均在服务层和展现层实现云化,吉林移动正在进行的CRM&BOSS大版本升级正在尝试在数据层进行云化,从而实现系统全云化。
运维能力考验运营商智慧
当然,无论云计算描绘出了怎样美好的明天,我们都要认清一个现实,云计算让IT以服务化形态示人,但在传统模式向云计算的过渡过程中,企业则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更确切的说,当你或者你的企业决定拥抱云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不是投入成本也不是业务拓展,而是你是否已经具备了驾驭并管理云的能力。
思特奇技术专家告诉记者,运维保障能力是整个云计算架构的核心,对运营商的IT人员而言,真正的风险不是提供云能力,而是故障发生时,如何在云环境下快速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并不容易,在传统的IT系统中,业务系统和硬件基础都是“烟囱式”的单一对应关系,这为故障的查找和排除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云环境下,原来的硬件系统被彻底拆散,并形成无数的资源节点通过组件方式与上层系统串接,当上层业务发生故障或某一节点出现问题时,传统的运维保障机制将无从下手。
原因在于,所有的业务系统都是共享底层资源,并根据业务量进行随时随地的弹性调度,如何保证在上层业务“无感知”的情况下进行实时监控、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等,是运营商构建云管理平台时的重点考量。而这种能够贯穿上层业务、中间平台、底层系统的云运维能力,也显然不是某个设备商针对自有产品开发的管理平台所能实现的。
“从以设备为中心,到以产品为中心,再到今天云计算环境下的以客户为中心,运营商在运维管理保障方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不仅需要构建强大的运维平台,更需要运营商内部在组织架构、人才建设、标准化制定等方面的共同配合。”思特奇技术专家如是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