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Q:《通信世界》
A:思特奇
http://s15/mw690/001onNzJzy6JcrPiiiq7e
《通信世界》:近年来,云计算在国内大行其道,请问在电信领域,云计算能够为运营商带来哪些新价值?
思特奇:电信行业对于云计算的不断尝试和摸索,不是因为云是趋势,而是因为云的这种新IT方式,确实能够帮助运营商提升系统
性能、开放平台能力、扩展计算资源,并且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首先,云计算解决了业务业务系统的性能挑战。在业务不断上线和更新过程中,原来的7*8小时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运营商不
能再通过“停业”实现系统扩容。云计算将底层硬件资源实现“池化”,一旦上层业务访问量过大,资源管理平台将自动调配更多
的资源供使用。
其次,应对大数据量危机。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指数级增长,原子客户的信息量大幅提升,不仅记录客户的原有信息,还将记录行
为轨迹和业务使用和浏览情况,运营商利用云计算技术化解了存储危机,并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备战下一阶段的大数据应用。
再次,电信能力开放的利器,运营商基于云计算搭建云能力平台,将更多的电信基础能力封装成服务,提供给中小开发者,有效激
活了电信业务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同时促进生态圈的良性发展。通过开放融入内容服务,运营商将纯粹的管道业务向数字化服务转
型,有效避免管道化。
最后,企业级SaaS云服务。企业级市场一直是运营商看好的潜力市场,但在过去因ICT能力不足,只能提供基础的通信服务和IDC服
务。如今在SaaS云的服务模式下,运营商结合自身的宽带能力和IDC服务能力推出了更加丰富、深度的企业级业务,彻底推开了企业
级服务的大门。
《通信世界》:我们知道运营商各省的业务系统纷繁复杂,那么原有系统向云计算过渡中的挑战和难点在哪里?
思特奇:云的挑战和难点可谓是无处不在,在电信运营商的IT系统架构中,云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系统化工程。只有从底层硬件
、中间平台,乃至上层系统全面实现了云计算,我们才算真正实现了向云计算过渡的目标。
但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业务系统中,目前大部分云计算项目主要聚焦于Web层和应用层,针对数据层的云计算尝试还
很少,原因在于数据层云化,需要考虑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访问特点,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数据介质,同时业务支撑系统以三户
为主的两两关联的业务模型本身的复杂性也加大了数据层云化难点,数据也要按照访问类型\访问频度进行生命周期规划等等,以及
后期故障排查的难点都是数据层云化的挑战。
除此之外,数据迁移、应用层解耦、分布式云化等,都需要运营商和软件合作伙伴的共同尝试和探讨。
运维保障能力也是运营商的关注重点,对运营商的IT人员而言,真正的风险不是提供云能力,而是故障发生时,如何在云环境下快
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从以设备为中心,到以产品为中心,再到今天云计算环境下的以客户为中心,运营商在运维管理保障方面,还有很长的道路
要走。这不仅需要构建强大的运维平台,更需要运营商内部在组织架构、人才建设、标准化制定等方面的共同配合。
《通信世界》:在帮助运营商构建基于云计算的IT系统平台时,思特奇有哪些规划设想和技术能力?
思特奇:我们针对云计算生态环境中的三种角色,阐述了自己对于运营商发展云计算的认知与见解,并最终总结为“三朵云”战略
,即业务运营云、应用开发云、IT支撑云。
“业务运营云”是通过SaaS平台为公共客户、企业级客户提供租用模式的服务,比如企业级CRM、企业级移动云应用、以及专为中
小企业打造的易信平台。
“应用开发云”面向的对象是应用开发者,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使开发者和运营商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促进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
发展。通过构建基础能力平台,将BOSS中的相应功能封装成一个个的业务能力,供开发者调用。比如用户熟知的咪咕音乐,就是思
特奇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成功案例之一,我们将CRM和BOSS系统中的部分能力开放出来,开发者由此开发出彩铃音乐,运营商
采用前向用户收费,后向开发者分成的模式,实现了产业链的良性运作。
“IT支撑云”是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的云化呈现,既可以提供给运营商内部使用, 也可将IT服务封装成业务,通过“业务运
营云”提供给最终客户。例如CRM云、计费云、经分云等都是“IT支撑云”的呈现形式,目前思特奇在运营商中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
,包括山西移动\安徽移动\四川移动已经在服务层和展现层实现了云化,现在吉林移动正在进行的CRM&BOSS大版本升级正在尝试在
数据层进行云化,进而实现系统的全云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