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大学特色教学团队

(2008-04-13 10:57:39)
标签:

教育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学教学团队的壮大与可持续性发展,团队成员锐意进取,在兼顾团队整体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特色发展。这种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

一个教学团队能否有好的发展不仅由团队的整体发展目标决定,同时也由团队内每一个成员现有专业素养与今后的发展目标所决定。为了能够使团队的整体发展与团队内部每一个成员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教育学教学团队的设置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各具特色

团队的核心成员陈云恺教授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转型、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等领域研究,在教育学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7篇系列论文,有9篇次被摘转,摘转刊物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2003年底学术专著《教育转型论》出版,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陈教授的思想理论为学术团队的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团队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团队核心成员丁锦宏教授是南通大学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学者,长期致力于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所著的《品格教育论》一书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关德育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论文。他的思想理论为增强团队教学的教育性提供了成熟的理论指导。

团队核心成员王灿明教授长期从事儿童创造学研究,是中国创造学会核心成员之一。在儿童创造性培养、家庭教育变革、体验学习等领域出版专著7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为团队教学改革的深入找到了突破口。

团队核心成员邓宏宝教授则以其深厚的心理学理论为支撑,在学生学习生涯指导、学生就业、大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先后在教育学及心理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几篇,他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为教育学教学改革的科学化提供了保证。

团队核心成员张建平教授长期从事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其所著的《教师专业成长论》一书是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经典之作。其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8篇论文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展开,为团队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团队的其它成员的研究领域与专业背景也都各具特色,如施翔教授从教学管理、大学生素质培养、素质教育等视角研究教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8篇。吉兆麟副教授则从事儿童情感、教学改革、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张志泉博士则以较强的英语能力为支撑,研究国外教学理论前沿成果,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7篇。

(二)   团队成员的年龄特色、职称特色、学历特色。   

团队成员除陈云恺与施翔教授较为年长外,其它成员都是如日中天的教学与学术骨干。他们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在职称上,团队内有教授五人,占团队总人数的62.5%,副教授两人,占团队总人数的25%。讲师1人(博士学位),占总人数的12.5%。相信在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南通大学教育学教学团队必将成为江苏省甚至全国最为优秀的教学团队之一。

    二、团队的课程特色。

    教学团队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以提高团队成员教学与科研素养为前提;以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新课程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课程建设中,体现了以下特色:

以丰富、敦实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编制了《教育学》精品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编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法》;以增强大学生创造性与培养创造性的能力为目标而编制了《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与《儿童创造教育论》;以培养学生高尚品格,激励学生奋发有为为目标编制了《走近教育大师》与《榜样论》。同时团队的每个成员仍在努力地为提高自身素养与团队的整体实力开发新的课程。

三、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

    为了提升团队的教学品位,为团队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团队成员进行了以下努力:

    (一)创建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

     所谓的一体,是指以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增强为主要目标与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两种方式为途径。为此,团队在南通市区建立了教育学数个教学实践基地。

   (二)开设小教双语专业,实行双语教学,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三)与浙江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开始招收与培养教育硕士。

   (四)积极从事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在三五年内实现博士点的零突破。

   (五)团队内部实行“青蓝工程”,通过团队成员内部互动,使团队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四、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

   教学团队为了使团队内部成员共享教学资源,合作扩充与改进教学资源,团队建立了教育学教案库、教学课件库,教育学论文库,课题资源库。团队内部成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享用与改进资源。同时,团队成员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让团队成员通过沙龙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沙龙具体内容将进入网络资源库。

   以上几点充分展示了教育学团队的潜力、实力、能力与创造力,在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必将成为带动教科院持续发展的动力火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