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012-12-07 20:24:2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文教案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有人将古诗中的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4、采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