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美联储突然宣布提高贴现率25个基点,继中国央行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中美两国央行相继联手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中美两国央行联手从紧,会不会引爆全球资金大挪移?会不会预示着全球流动性收缩时代的到来?美联储的决定和中国央行的决定有着怎样的关联?另外,春节期间从外围市场来看,希腊等国骤然升温的主权债务问题会不会引发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二次探底风险?就在欧元大跌之时,美元指数连续创出近7个月新高,这一连串的动态背后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金融市场全球化,要看中投风向标吗?今晚22点38分—23点08分,内蒙古卫视《新财富非常道》主持人李南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崔勇、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高级理财顾问李世彤做客节目,联系外围市场和中投投资动向,梳理虎年的投资机会。

中美两国央行联手从紧,会不会引爆全球资金大挪移?会不会预示着全球流动性收缩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崔勇在《新财富非常道》录制现场认为货币政策不可能收紧,货币政策收紧与否的核心要看几个指标,比如说CPI、整个市场GDP的增长。崔勇进而指出,包括中国提存款准备,美联储提准备金,它为什么都不提利率,如果货币政策收紧,它的核心都是提利率,如果利率也提上来的话,整个意味着较紧,那么它提这些不是利率的东西,它是抑制基本的短期投机。美联储提的贴现率,它就是抑制短期的资本投机,提高短期资本的成本,隔夜的成本,也就是今天买了明天就卖了那种的成本。那么中国提超额准备金是什么?是抑制银行你对外放超额的款,并不是说它要把储蓄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提起来,这个是真正的收紧,但是在目前来看,各个数据都不支持这个。
美联储的决定和中国央行的决定有着怎样的关联?是巧合还是默契?崔勇认为有一定的关系,整个现在中美之间,首先就是说人民币盯住美元,让美联储很不爽。“基本上来说,他本来说它是个领导者的时候,你盯住他,你后面盯多少人都无所谓。但现在你说美国,它经过金融危机以后,它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实力是虚弱了,他有时候反而去看他尾巴,中国很大的尾巴在后面,这个尾巴到底在怎么摆,它已经决定了它这个头也往那个方向摆,这就是形象上讲。”但你如果从经济政策上,从政策比较抽象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来说呢,就是说我们跟美联储之间,现在采用的是完全是相同的,或者说相近的就是政策评估体系,就是他看什么我们也基本看什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这些指标基本上都是大致相差不大的。
“
所以说他们基本的,大家看到开出来的方子,都是不动基本利率,不动存贷款利率,但调边缘的东西,控制的是什么呢,控制的是短期不是长期,那中国的短期,因为中国它最核心的就是银行放贷,所以说它提存款准备金率,一提3000个亿就冻住了。”催勇说。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高级理财顾问李世彤认为,美国提高贴息率以及中国提高准备金率,从全球看都是说明经济的复苏和货币政策的退出,货币政策退出是源于对通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进而引起的股市,大宗商品的波动,在各种因素博弈影响下,大宗商品和石油等走势会震荡加剧。
另外,崔勇在《新财富非常道》节目中指出,中国货币资金的进出它是不受美国资产的影响,所以说它对美国来说,更多受影响是中国的货币政策。
更多精彩敬请收看2月23日内蒙古卫视《新财富非常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