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量一辈子的收入为出”超前消费

标签:
李南听我非常道陈志武金融的逻辑超前消费财经 |
分类: ★编导预告★ |
贷款买婚房丢人吗?超前消费是不负责任、没有道德水准吗?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改变生活?11月1日(星期日)晚上24点,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做客湖南卫视《听我非常道》与知名财经观察家张景东、财经美女主播李南一起还原金融的逻辑,解码金融怎样改变的生活。
对此,陈志武表示这也是对以往量入为出观念的修正。陈志武进一步指出:过去讲量入为出是把过去的收入作为“入”。但是在今天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了以后,量入为出的“入”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的收入,包括过去的收入更应该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也就是说我们要量一生的收入为出。陈志武说:“在金融市场发达了以后,量入为出的收入应该是指一个人一辈子的收入,包括过去的收入,但是更应该包括未来的预期收入。”
知名财经观察家张景东则认为,持“量一生的入为出”的消费理念超前消费固然振奋人心,但是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实际情况中的技术性环节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才跟上“量一生的入为出”的理念。在充满不确定因素、工作变动、人口流动等前提下,如何评估我们未来的收入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张景东说:“但在国内现实中,有一个技术环节的问题比较大,就是如何去评估未来的收入,特别是在社会环境变动很大的背景下。”
如果说要“量一生的收入为出”那么如何给人力资本定价呢?假设有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年平均工资是10万元,这个人一生的收入大概是多少钱?从数量金融学技术分析有这样的计算公式吗?陈志武对此给出答案:金融理论有很多这样的公式,假设这个年轻人未来工作30年,每年的收入预期,至少是10万元,30年就是300万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从现在来看,这个年轻人一生的收入可以预期的大概是200多万元。所以年轻人大可从事一些高风险的投资,因为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强。
不管是“量什么入为出”关键是要通过金融的手段,把这笔钱变成现在的钱。张景东指出,年轻人未来的期限很长,也就预示着未来收入可能很多,但现在中国有一种情况是,很多老人喜欢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股票投资。对此陈志武指出高风险投资更多应该留给年轻人去做,而不是留给老年人来做。陈志武说:“理财是关系到有没有知识,有没有基本经验的问题,我觉得也许过十年,或者没有那么长,过五年,中国的老年人通过一些教训以后会发现,他们能够承受风险的能力远远不如年轻人,这些高风险投资更多应该留给年轻人去做,而不是留给老年人来做。”
利用金融工具可以改变人生处境,可也增加个人的幸福指数,可以改变年轻的时候想花钱,没花钱,老了以后有钱不想花钱的局面。陈志武说:“我们千万要想办法利用金融产品,利用金融工具改变年轻人最想花钱,但是最没钱的时候,而老了以后呢,是最有钱但是又最不想花钱的时候。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利用一些借贷产品,还有其他的金融产品把一辈子的收入尽量给它拉平,这样的话让年轻的时候钱可以多一些,然后老了以后钱可以少一些,但是从此带来的总的结果,使得每个人一辈子总体的幸福可以给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灵活地运用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还可以解燃眉之急,不同的金融产品除了提供买房子、买汽车这些选择以外,在创业这方面,也可以有一些灵活的空间。陈志武说:“一些公司的高管,离职后想自己创业,尽管已经有房了不需要再做按揭了,但是为了让自己创业搞到更多的资金,主动地再把房子做一次按揭,或者是把自己房产证作为抵押,以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信用,跟朋友或者跟其他公司做按揭借贷,然后为他自己的创业找到资金。”
无论是贷款买车买房,还是超前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目的是让我们的生活幸福指出提高。只要于情于理不违法法律法规,把未来的收入预期贴现到现在来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更多陈志武的精彩观点,敬请关注11月1日(星期日)晚上24点湖南卫视《听我非常道》“金融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