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南在腾迅网财经频道接受访问全文

(2007-08-22 17:22:22)

主持人:各位腾讯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关注腾讯财经的财经会客厅。今天到会客厅的嘉宾是远景东方影视传播副总裁,也是《财富中国》的主播和《财富非常道》的主持人李南。

李南:各位网友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我是《财富中国》的李南。

 
财富观:知道“常道”,才知道“非常道”

主持人:李南是我们财经会客厅的老朋友,去年曾经来做客。不同的是今天带来了一本著作《财富非常道》,跟她主持的非常火的这个节目同名的一本书。我们就从这本书谈起,这本书收录了很多期你们的节目,当时怎么想着做出来呢?

李南:电视是一个快速消费品,而且我们的节目呼吁很多次了也没有办法重播,尽管是脱口秀,有些东西是转瞬即逝的,不记录下来很可惜。这本书记录观点,另外记录了过程。从去年11月份开播到现在以来一路上有很多朋友、嘉宾、观众、我们栏目组包括公司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我一直说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李南编著,但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心血的结晶,所以它记录了过程。另外也帮助我们不断地总结过去、不断地往前走。我们也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系列,希望大家在看节目的时候再看这本书会有亲切感,从中还能够体悟到一点点启示就已经很开心了。

主持人:做一本书跟做电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李南:这是白纸黑字,写的不好的话有证可查,电视不一定会录像。对不对?(笑)

主持人:最近一期节目在做什么选题?

李南:个人可以买港股,还有关于涨跌停板,因为有出现30几个涨跌板,如果放开的话一天是不是会从13块涨到70多块钱。很多观众打电话说我到底没有交易自由权,这两个话题是最近刚刚做完的。

主持人:最近财经的话题非常多,包括你刚才说的个人出海炒股,还有国内股市最近涨的还是比较厉害的,还有房价、通胀。我们的选题是怎么选择的呢?

李南:领导告诉我们说一个成功的选题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我们选择的选题肯定要有时效性,比如说滨海新区可以炒海外股,下午的消息,我们下午就做出来了。还有不能跟着新闻跑,必须要有前瞻的眼光,给大家一些启迪。你比别人快半步的话会有拓展性。另外我们叫非常道,我们必须要知道“常道”,才会知道“非常道”。我跟编导说一定要知道这个选题拓展性如何、是不是可以给观众启发。还有是实用性,不是说告诉大家哪只股票可以买、哪只可以卖掉。但是有些思维方式、一些观点和方法一定要使用的。这几点是平常我们在选择话题时特别重视和强调的东西。

主持人:《财富非常道》有一句很多热心观众熟悉的话,财富非常道,不说不知道。你刚才也提到要有常道才会有非常道。你做了这么多以财富冠名的一系列节目,你心目中的财富是什么概念?常道是什么?非常道是什么?

李南:我经常问别人这个问题。(笑)我还是挺传统的,财富一个是健康的身体,第二是一份喜欢的工作,第三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第四是一群非常关心你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主持人:看来还是挺常道的。

李南: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地方。(笑)

理财投资“四个基本点”

主持人:你做的差不多有十年的财富节目了,去年《财富非常道》开始推出,也从那个比较接近的时期开始,国内股市带动国内投资的气氛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人以前可能不太关注经济,现在都来关注经济或者是股市了。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家人、亲戚问你,李南今天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因为你做了很多这样的节目,或者是你给我一些投资的建议?

李南:我常说你消息越多陷阱就越多,多一个消息就会多一个套牢的机会。我周围有人问,但是大多数人不会问我的。他们知道的比我还多。(笑)我周围很多比较专业的人士知道的消息比我还要多,也会有人问。但是对于从来不理财只存银行的人我也非常着急,我跟他们讲,你必须要理财。理由是什么?我说比如我对我自己未来生活有一个基本量和质的期待,但是如果我22岁开始工作,工作到55岁,而且又不幸活到85岁的时候,要用我33年的工作养活我六十几年的人生,还要保证在通货膨胀等等不确定情况下基本的慢牛走势,必须要进行理财才能完成不算太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他们说这样啊,看来我不能存银行了,我要买点儿股票和基金。

主持人:恩,刚才你说的是为什么要理财、投资,你有没有给一些人具体的建议,你应该做什么、买什么?应该怎么买?

李南:我特别不好意思说,因为我自己不是理财特别成功的人。我周围朋友从去年到今年赚了十倍的很多,都赚到一百倍。相比之下我相形见绌。我虽然研究生学的是经济学,但是我就是对钱太不敏感了,我买东西时从来不讨价还价。对于财富,我也是跟着节目在成长,怎么学习理财知识。根据我和我认识人的一些心得,总结过四条:第一首先必须要把风险放在首位,巴菲特也说过,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还是要保住本金。第二要保持以终为始的心态,永远要把目前的市值归零,资产结果归零,重新审视它。第三应该有原则、目标、有决心、有行动,关键是临门一脚非常困难,你想的好好的,到时候动手时与你的本金差之甚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第四不要跟钱过不去。比如我自己也做股票,我做完全是为了娱乐。我也买基金、股票等等。什么叫买点?就是你没有买到的那个点,卖点就是你没有卖掉的那个点。因为我经常会错过,你不能做的就让别人去做。理财是一个特别个性化的东西,我不敢说都能适用,但也许会有一点点帮助。

“希望小两口穿睡衣看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我们还是要感谢李南给我们分享了她的理财“四个基本点”。你是从98年开始做这档财富类节目,十年前做财经媒体的人是很少的,或者说关注财经媒体的人也是比较少的。这十年发展起来到现在,你觉得从你的节目也好、观众的反应或者是他们的状态也好,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李南:正如你所说的,在十年前做财经电视,其实不只十年前,很多年以来做财经节目都是很寂寞的事情,尤其是市场不好的时候更是寂寞。整个电视发展非常快,财经电视这几年发展是比较停滞的,很多节目形态非常原始,内容停留在股评阶段。本身市场产品不够多、可报道的东西也不够多,但是我觉得我选对了一份工作,十年来我跟着我的工作在成长、跟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成长。我对记者说过,我说在中国哪个地方可以像经济领域这样有这么多、这么多层出不穷的新闻、大事在发生。作为一个记者,作为这样一些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甚至可以做推动者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我很自豪。你始终会有一个兴奋的感觉,这种兴奋有时可能带来的是激情,有时也是一种苦闷,苦闷也会让你产生某种兴奋,只是正反不同的效应而已。

主持人:可以看得出来李南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动力在推动着她。

李南:做记者是多么好的事,你可以问任何人一个问题,你可以到一些大事现场说我是李南,怎么怎么样,很Exciting的感觉。

主持人:很多人观众说这个节目很亲切,也有人说我是个外行,但是觉得这个节目很有意思、很吸引我,你觉得对于财经媒体、财经电视节目来说,亲切这个词的评价怎么样?你最希望观众给你的评价是什么?

李南:财富中国的节目最早叫《财富》,那时网络没有那么发达,大家得知信息渠道非常少,信息是不对称的。当时我们是高举散户大旗,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来验证某些东西、告诉他们某些东西,很多普通投资者看到我们的节目感到亲切,因为我们节目是观众立场、散户立场,这么多年来有一个变化,整个投资者对于市场的理解,它们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也迫使我们不断地与时俱进,这是一个挑战。但始终你要跟他们在一起,要以一个受众本位的市场、投资者本位的市场。比如说《财富非常道》选题可能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原油价格、国内财经政策等等,但是每个选题角度都是投资本位,以投资者的立场或者是角度来诠释某个经济话题,本身就是应该使大家感到亲切的。

另外大家看《财富非常道》就是看一群朋友在我们客厅里聊天的感觉。那个状态我设想是小两口穿过睡衣、洗过澡之后,把双脚翘在茶几上、吃着水果和瓜子来看这个节目。看到某个打趣时还会相视一笑。这是我喜欢的状态。我们之前很多财经节目的问题是经常会说一些大家不懂的话,我们有时会说你不能说人话吗?为什么不说人话呢?这是开玩笑了。我们观众是有投资实力没有投资能力的一群人,他们非常优秀,有钱想投资,但是没有分析方法和理念。还有是有投资实力和投资能力的一群人,我们的观众就是这样一群人。我想你不比他们强多少,应该把自己拉下来,就是去聊天。我知道的不比你多、懂得也不比你多,我只是把我想说的说出来了。有一些观点可能对你有某些启发,甚至也没有启发,觉得你们谈的很好玩、很轻松,这就够了,没指望背负太多的责任。

有一次重庆记者电话采访我,说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每次看《财富非常道》都会多挣一万块钱,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说我从来没有推荐过股票。我们并没有在里面说一些战术,道跟术是不一样的,我们说的是道。你越纠缠于细枝末节你可能越赚不了多钱。


有判断的接受批评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表扬的方面,下面说一下批评,有没有人直接给你提出过节目有什么不好?

李南:有,确实是有,不可能没有批评。

主持人:比如我们在网上看到一条说你们这个节目太吵了,几个嘉宾在上面特别热闹,但是感觉经常抢话。你怎么看这样的批评?平常我们怎么接受这样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你的风格或者是内容,甚至有些人对整个节目定位都有一些怀疑。

李南:怎么说呢?因为电视本身互动性不够,所以你很难听到观众直接来的声音。自从有的网络、开了博客之后就会直接地看到大家对你的一些评价。因为是网络所以会非常直接。说实话,我本人理智上觉得我需要批评,因为我需要前进,因为很多东西我看不到,别人可以看得更清楚。但是在刚开始时给我特别大的压力,我经常晚上睡不好觉。我会对每一条批评特别介意,仔细去琢磨。比如说这个人应该说你应该吵,那个人说你不能不吵,你就会很困惑。

但是慢慢地我会找到自己的定位跟感觉。因为你不能太受别人一些东西的左右。我们经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会有自己的一个目标和定位。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会偏离了目标,这时大家的批评如果能够帮助你修正是非常非常好的。但如果他不太知道你的目标,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非常道,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走,他给你的这个东西可能是他心目中的,但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他真的非常有道理,我也会改变我的目标。因为我的目标一定成为目标肯定会是深思熟虑而且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结果,这时我就会小心地更改,它是不是我需要的东西,自己还是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的。这样可能自己会舒服一些。

因为实际上我看到一些东西非常有负罪感,比如说有时我知道节目准备的不够充分,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会非常有负罪感。有一次看杂志说你怎么对待自己的负罪感,我就仔细考虑,其实一定的负罪感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如果背负太多的话会让你有压力和障碍。怎样把它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我自己很自信我们这个团队在非常认真地做这个事情。我们每天都在总结、检讨、自责,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但是我相信你不能让每个人喜欢你,但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一个真诚的节目、真实的节目、一个努力的团队,我觉得我们给自己的目标其实已经挺高的了。大家非常中肯的意见我们会不断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主持人:有没有想过批评意见多了、争议多了,这也意味着你们节目影响力大了、关注的人多了?

李南:这些话是别人劝我的话,我自己很少这样想到。有些人说主持人不应该是穿针引线,你们不是锵锵三人行,当时我们就是想做一个财经的锵锵三人行,主持人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我可能会搜集到一些嘉宾不知道的信息,我要抛出来,引起嘉宾的争论。平时我们可能会习惯于一个主持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是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形态中有非常非常多丰富的形态,不仅是常态的一问一答式的访谈,还有争论式的。国外很多节目争论的一塌糊涂,拍桌子、砸椅子的都有。可能是一种习惯的不同吧。


三个人聊天简单不简单

主持人:很多人说做媒体是在争取观众对自己价值感的认同,受众在阅读或者是收看这些节目、内容时也是在自我重新认同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这又引到一个话题,今天做财经媒体的人是非常多的,也是跨媒介的,从报纸、电视,还有我们网络,甚至很多广播也在做财经类节目,有这么多媒体人在做、这么多机构在做。我们是怎么来定位自己的呢?我们需要争取什么样的人来认同我们呢?我们有哪些优势?

李南:我们整个团队的优势是认真、专注而且坚持。你刚才说过我们做了十年的电视,准确地说是做了十年的财经电视,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团队恐怕不是太好找,我们是在认真地做这样一件事情。而且我们非常专注于这个事情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确在市场特别不好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丧失自己的理念,坚持下来了。这种东西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们的节目是从市场中来,最早是湖南台的一个节目,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特别有贴近性,我觉得市场不只是证券市场,我们市场贴近于市场,但是不流于庸俗。另外是严禁、严肃,但不流于刻板。再有它应该是大气、权威,但是不是空对空。这三点就是我们节目跟别的节目不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你说希望一对夫妇穿着睡衣看你们的节目,这其实是观众群的问题。再抽象一点,你认为你们的观众群是怎样的群体?大概是什么年龄的?有没有这样一个定位?

李南:对于非常道这个节目来说,我们定位会稍微高一点。因为的确对于某个问题的讨论不能够纠缠于非常基本的概念,一定是已经知晓了某种概念才可以讨论的,所以是有一定门槛的。但是也有,我的一个阿姨今年刚刚投资,看了几个月之后她觉得懂了很多东西,刚开始看不懂,无非就是那么些词、那么些道理,我天天看就看懂了。当然她也是高级知识分子。

还有一些金融圈的朋友、银行、投资基金经理甚至是首席经济学家等等很大腕的人都看我们的节目,对我们的嘉宾都熟悉。我说很奇怪,我们不可能做那么专业的节目给他们看,可是他们说会经常看他,因为时间比较好,10点半我到外面应酬完了,回来一看正好看到你们的节目。另外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再有我希望看到别人对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因为都是圈里人。

还有一群人是我接触到的一些人,在公司、团队里都是中高级领导,但是他不是从事财经的,也不做投资,但他确实实力比较高、经济实力是比较强的,逐渐财富有了积累,他渴望有一种了解,看书太厚,没有时间看,纸媒又看起来比较枯燥,他觉得你们这个节目很轻松、很白,看起来不累,而且讨论的也是当今时尚的一些热点话题。几个嘉宾一起有很大的信息量,很多观点可以充分展现起来,觉得对他的投资会有帮助。

这是几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是有投资实力,但是还没有投资能力,希望有投资能力的一群人。还有是一群有投资实力、也有投资能力的一群人,还有就是对投资和经济感兴趣的人也是我们的受众。不同节目人群对节目的诉求不一样,但是他们在这个节目里都找到了想要找到的东西。而且我们的嘉宾也可以看得出来,对于节目来说是产品,可以感动你的消费者,这些嘉宾也是认可的选择,他们的观点才会让其他人觉得我想看、想知道、想了解。

主持人:里面有报社的媒体人,也有基金经理,也有专业的投资人,有各种不同角色。

李南:我们有观察员,他对很多东西都会有自己的意见,但是不一定是某些方面很专业的专家。也有很专业的人士基金经理或者是研究宏观经济的,或者是像夏所长这样研究货币政策的。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感觉到有竞争压力?

李南:其实节目本身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人非常少、成本也很低、节目量很大,观众对我们的要求不断在提高,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断在提高。所以压力确实是非常得大。做完这个节目,偶尔我说我社交活动本来就很少,现在只剩下演播室了。偶尔出去别人会说李南我看你做这个节目越来越瘦、越来越憔悴。

主持人:刚才李楠在演播室外面还在滴眼药水,说睡眠太少。

李南:对,我要点眼药水才能保证我眼睛看起来还是黑白分明的。(笑)

主持人:外部的压力呢?比方说同类型节目,你们发现有竞争对手了吗?

李南:看起来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形式,就是三个人在这里聊天,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档是类似的节目,这确实是事实。但正如你所说,我已经知道很多人都想做,很简单嘛,三个人聊就是了。当然压力是很大的,这样你已经领先了,你是起跑者,但是怎样保证这个优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跑的足够快、把距离拉开,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大的压力

主持人:你觉得别人有可能成功地拷贝你们的模式吗?

李南:真的不好说。(笑)

主持人:这个问题留给今后考验看一看。

李南:我们只能是做的更好。但是越看似简单的东西你越学不到。但是我们欢迎竞争。我说过同样三个人可以做出不同的形态来的,也会很好看的。

主持人:今天李南这个财经电视媒体人来到网络媒体,这是一种合作,但是中间肯定是有竞争的,你怎么看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竞争、合作?

李南:现在没有人把竞争和合作看的非常对立了,我们常说竞合。竞争中可以成长、合作可以带来机会。其实竞争中的这种成长是为了在合作中有更多机会。而合作中的机会反过来会促使你在竞争中更快地成长,这就是他们的关系。


最难忘采访索罗斯

主持人:李南是学财经专业出身的。

李南:很有意思,我大学学的是会计,我学了四年会计,我没有受过正规金融学的教育,因为我研究生读的是区域经济学。

主持人:后来做了媒体,你现在觉得这个行业是你当初最理想的状态吗?

李南:当初是小时候吗?

主持人:小时候也行,或者说你毕业时也行。

李南:当时说理想这个词,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来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当时我说我要当一个作家。因为那时我的作文会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诵,自己非常有自信。老师点头。后来老师说这样我们还可以谈第二个理想,我又举了一下手。老师说李南你想做什么?我说我想当一个舞蹈家,我一直很想学跳舞,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小时候我妈带我出去玩,我们上了一辆公交车。上面有一个人说这个姑娘很适合跳舞。上小学时我经常会组织小朋友自编自导自演来跳舞。考大学时我想考古典文学,我爸说你想过你毕业之后干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会干什么,说你可能会做一门研究。我性格也不大适合做研究,父母给我选了会计专业。我特别痛苦,大哭了一场。毕业后我说我也不干这个,我算不清算数。

我后来发现命真的很有意思,我父母都是高级会计师,我外公后来也在做会计,他解放前自己开公司,解放之后做会计。我当时在做媒体时做了很多节目,总是找不到感觉。但是直到有一天我转到财经节目时我忽然找到自己的感觉了。这是命吧,冥冥中某些基因注定了你挺适合做这个事情。当外界和你的某种基因发生契合时你就会知道这是我该做的事了。

主持人:做了这么多年财经媒体,最难忘的是什么事?

李南:我想应该是采访索罗斯。名头是非常大了,他当时是十一之后来北京的,我为了采访他看了好厚的两本书,而且是竖版繁体字,浪费了我非常美好的假期。当时是坐着豪华油轮从新加坡到海上玩去的,他们去玩,我整天晚上在家看书。回来以后采访他的时候,跟我想象的非常不一样,差异特别大。我看到所有照片都是瘦瘦的,鹰隼一样的鼻子、锐利的眼睛,但是他是特别可爱的老人,坐在那里脸红扑扑的,非常和蔼可亲,我们摄像说他怎么像一个大南瓜一样。他已经70多岁的,非常严谨,语速非常慢,以至于我觉得我英语提高了很多。他其实是像鹰一样锐利的人,但是有一个非常和蔼的外表。他用了非常慢的语速表达了非常严谨、快速的思维。后来我送给他一个龙,他就笑你为什么不送我一个鳄鱼呢?我说因为您是属马的,所以送一个龙,是龙马精神,这是祝您能够健康、永远这么开心。他也很高兴。他说这是在中国最圆满的一次采访。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实在是中国记者采访他太少了,他来的也太少了。

主持人:看来那两本书没有浪费。

李南:所有人都希望在镜头前、在那两个小时时间里把他一生的精华、最好的东西告诉你,其实你在跟一个人很快聊天的同时能够吸取他一生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很多可能是眼泪、汗水甚至是鲜血换来的,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而且是太合算的事情了。

主持人:挑战呢?

李南:每天都有很多的挑战。还好,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挺爱学习的人,我在上学时说我自己喜欢学习部喜欢上学。如果我每天学到新东西就会觉得很充实,现在这个工作迫使你必须每天学习新东西、每天看资料。因为基本上准备一个节目,甚至我要求编导说给我准备一个话题,控制在两万字以内可以吗?他们都会准备四万字的内容。有时我们会录两期,这样就会有一大堆资料,要迅速消化、看完。

主持人: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李南:对,这样在若干年之后可能会显得我比同龄人年轻一点,因为我用脑比较多。(笑)

主持人:有没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李南:有,我觉得我自己对自己是很苛刻的人,我还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所以我觉得不满意的是节目目前做的还不够好,很多地方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好在我在更年轻的时候,其实现在已经不年轻了。(笑)在年轻时我不太善于总结,但是我采访的很多人都会告诉我说一个人成功,一个是要坚持,不论是80后、60后还是70后所有人都在告诉我李南做一件事要坚持下去,另外要善于不停地总结,现在我越来越会总结,总会我相信会使我更快地进步。我没有很高远的理想,你想十年之后怎么样,我说我相信是做好眼前就可以做好未来的人,做好今天就会比较好了。

做管理层的挑战和收获

主持人:李南有没有自己职业上的偶像?以他为目标前进的一个人?

李南:好像还真的没有。我会看很多他们身上值得我汲取的地方。但是某一个人还没有。

主持人:刚才在介绍李南时说是公司的副总裁,也是主播,也是作者、也是经理人,这么多角色哪个你更喜欢?

李南:我觉得你把我结构化了。在我看来所有的这些Title就有一个身份,就是一个电视人。不论是公司副总裁,当然做节目总监,以前也做过制片人,现在做管理者、做主播怎么样,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角色,就是一个电视人。但是所幸的是一个人能够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挺幸运的。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我喜欢做一个财经电视人。

主持人:接下来有什么新的计划吗?包括你个人职业或者是我们栏目有没有策划新栏目?

李南:我们主要是以财经电视节目为主打产品的公司,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节目的成功肯定会跟市场有关系,但是机遇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公司准备了十年,我们希望推出更多大家喜欢的财经节目,能够适应市场需要、适应观众需要,这是肯定会有的。也许不一定在内蒙古卫视上。因为我们公司是节目制作公司、是内容提供商。以前是在全国电视联播网上播出,是城市的集合。他们说为什么在深圳也看到李南的节目、在广州也看到李南的节目,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有了一个卫视平台,内蒙古卫视大家会更多地了解这个节目。下一步也许会在其他卫视、其他电视台看到我们的节目。还是蛮难的,一个市场化公司在不够市场化的领域里做是挺困难的事。

主持人:尽管你刚才提到很多角色是一个角色,但是不可避免你做经营、做管理和你做一个纯粹的媒体人、做一个记者,经营肯定会分散你很多精力的,有没有感觉这方面会有挑战?或者说有没有其他的感受?

李南:挑战挺大的,首先是时间不够用。有时觉得做事不够从容,会变得非常急躁。比如说我马上要录节目,需要有两个时间静下心来看资料,这时会不断有人找你签字、看合同、开会、谈工作以及谈他生活的烦恼,有时真的觉得会很烦。有时我会挂一个牌子“节目准备中请请勿打扰”。因为做管理和做节目就像是在导播台上的开关一样,中间没有太多的练习,每次转换都会耗损你的精力,这时你会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累。

但同时有一点,比方说我做采访的时候,我以前做一个名人访谈节目,一对一采访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节目。你会发现当我做了管理者之后,我和他谈话的感觉会更好,掌控能力会更强。为什么?因为也许他的公司一年有几十亿的收入,我的公司非常少,但我们同样是管理者的,我们考虑一样的问题。战略、管理就是这样一些问题。这时我们聊起来可能就会更加自如。这时对我的节目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从这些企业家身上又吸取了很多好的管理经验跟体会,我会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去。这时我会觉得有非常大的成就感跟愉悦感。

主持人:这是挑战之外带来的收获。

李南:对,应该说有得有失,关键是你可能会更辛苦。

网友:如果请你给这一档节目的成功做一个原因的分析,你觉得是外界的环境,包括观众增多、大家对投资热情的增长,还有个人能力和魅力,整个团队的制作能力之间做一个排名的话,你觉得谁是对你这个节目的成功具有主导意义的因素呢?

李南:我来的时候就说觉得嘉陵做了特别充分的准备,做了好多特直接、特有针对性的问题。坦率地说我们公司每一档节目都是一个产品,我并不觉得这个节目如何成功,我说过其实每天我们都是战战兢兢的,每天都觉得有遗憾、都在总结、都在自责,怎样可以做的更好。但如果说目前节目有一定的影响原因肯定是多种因素的积累,而作为一个产品,我当然不能否决一个是适应市场的需要。再好的东西,我如何做的好,但是别人不需要的话也不可能有高的收视率、有人来买单,一定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的。我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财富中国、我本人、我们的团队为此准备了十年的时间。

主持人:你觉得已经没有办法区分开来做一个判断,谁比谁更重要。

李南:机遇当然很重要,产品需要市场,你不可能说我觉得自己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买。就是不需要,你没有办法。有了这样一个机遇是否能够抓住是要靠很多东西的。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李南到财经会客厅做客,也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更好李南做出来的节目,也希望看到更多李南的书。

李南:非常感谢嘉陵、腾讯感谢网友对我们的支持,还有很多观众对我们的鼓励。我可以做一个广告吗?

主持人:可以。

李南:(笑)我们在9月2号在第三极大厦有一个签售会。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呼和浩特会有《财富非常道》的宣传推广活动,我们会带着嘉宾和观众一起来交流一些投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

主持人: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财富非常道》,关注这一本《财富非常道》,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腾讯、关注腾讯财经。谢谢各位。

李南:谢谢大家,祝大家投资顺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