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编导预告★ |
到深圳参加《首届私募基金论坛》,一百多人的研讨会居然有六百多报名者,到场的有三百多人,火爆程度令人愕然。到了也没能弄清楚有多少人进了场,反正会议室里挤的满满当当。除了我等侥幸的得到座位,其余皆摩肩接踵,翘首而立,举足维艰,呼吸困难,要知道其中随便一个人可能就身价过亿,有人戏言,今天场内少说也囤积着五六百亿资金。
组织者说,这是首次把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忽悠到一块儿的论坛。但说实话,会议的内容象会议的组织一样令人失望,大家基本上在呼吁要把私募各种基金阳光化,宣称自己一贯诚实守信,顺带介绍一下国外诸如私募并购基金等对国内来说的新品种,并未涉及市场实质性问题。
尽管有李振林、林园、小杨投资、东方港湾等业界大腕到场,但每人十分钟的演讲时间对于这些本来就“行胜于言”的私募人士来说着实是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无趣的主题在加上糟糕的音响效果简直就是祸不单行。
刚下飞机的我,昏昏欲睡,还得努力维系着所谓“公众人物”的形象,偷眼一看,并不是个案,于是轮番出去放风,抱怨场内空气实在堪比四姑娘山的稀薄程度,污浊却不让黄金周的火车站。
当然,顿悟也是有的。
我们一直喊着要培育机构投资者,但为什么股市并没见稳健与成熟程度与股指成长同步。很简单,大家非亲即故,都是吃大米饭,念的北京四中出来的,都想出国再读个MBA,回来娶个大家闺秀。尽管,大哥内向稳重,二弟外向善谈,表妹长袖善舞,堂姐端庄清秀,但其实背后的大逻辑都差不多,行为在大方向上也基本趋同。
市场也同理,当市场上证券系基金、银行系基金、保险系基金、私募基金、QFII等等等等都得到充分发展,力量趋于均衡的时候,市场外化的特征将会有所变化,类似于“黑色星期二”的齐涨齐跌也会受到遏制。很简单,保险系基金与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开放式基金,与门槛在100万以上有封闭期限的私募基金,在正常的情况下其操作逻辑与行为模式是有根本区别的。
此刻的我正坐在深圳华侨城的波托菲诺的湖边上,榕树低垂,水波荡漾,藤椅与咖啡和满眼的绿色让刚刚从京城混沌灰黑中逃离的我身心都润泽得如此舒坦。
尽管在这里写这样的文字,让刚刚电我的友人大骂暴殄天物,不过,这就是我理想中的Mix&Match。
当然,凡事有度,在会上与林园的简单对话就作为后续好啦!